八月十四夜月

作者:范仲淹      朝代:北宋
八月十四夜月原文

光华岂不盛,赏宴尚迟迟。
天意将圆夜,人心待满时。
已知千里共,犹讶一分亏。
来夕如澄霁,清风不负期。

八月十四夜月拼音解读
guāng huá shèng
shǎng yàn shàng chí chí
tiān jiāng yuán
rén xīn dài mǎn shí
zhī qiān gòng
yóu fèn kuī
lái chéng
qīng fēng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背诵

相关翻译

写翻译

相关赏析

写赏析

八月十四夜月

展开

秋风送爽,皓月当空,最容易引起游子的怀乡之情。自古以来,圆月成了无数文人墨客所歌咏的对象,以寄托幸福、美满的希望。赏月诗如同一道风景线林立在中国古典诗苑里。这类赏月诗多以写景取胜,在景中寓情。

首联用散文化的语言,给我们描绘出一幅中秋前夕,月已将圆而未全圆的景象。按常规写法,当运用华丽词藻浓墨重彩写月圆之美。范仲淹却仅用“光华”二字言简意赅,高度凝练。至于何等“光华”,作者用反问语“岂不”二字来加强语气,给人留下极大的想像空间。月光如练,本是赏月的最佳时光。读下句“赏宴尚迟迟”才恍然大悟:原来今日才八月十四,而八月十五才是人们赏月的固定时刻。叠字“迟迟”蕴含着十分复杂的情感,既有面对今宵似乎略有欠缺的月景流露出的一丝遗憾,也有对自己政治改革事业未能尽如 人意的惆怅和感喟。

颔联紧承首联,高度概括了古往今来的人们渴望万事得全的美好愿望,“天意将圆夜,人心待满时”,这种祈盼往往用八月十五的圆月来代表。虽是浓缩现实的一种心理,也是诗人在自我宽慰。

颈联人的愿望总是美好的,当憧憬未来时就会明白“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不能事事尽如人意。尽管人们知道这个道理,可是内心仍常充塞着无以名状的失意。如同今晚的月光,虽千里共照,美不胜收,也还使人产生惆怅之情。“已知千里共,犹讶一分亏”,一个“讶”字与“迟迟”互映,巧妙地展示人们面对美景欲罢不能又略带惆怅的矛盾心理。

尾联,表达作者自己的心志,是这首诗的落脚点:人生在世,万事不必刻意追求,而应遵循客观规律,真正做到豁达,不受世俗羁绊。“来夕如澄霁,清风不负期”,在这里,作者用淡淡的彩笔,抹上几许亮色,又带来几缕凉风,“澄霁”、“清风”与“光华”相呼应,便使整个画面色彩更加柔和而美丽,阵阵秋风又给惆怅的情怀平添了几分爽意。

综观这首诗,虽未致力于写景,却有如在目前之感,在全景的渲染上,注重个别景物的点缀和映衬以及色彩的调配,从而取得了和谐的统一。于景中见理,理中显情,使得景、情、理达到了有机的统一。

折叠

创作背景

作者介绍

范仲淹 范仲淹 范仲淹(989年10月1日-1052年6月19日),字希文。祖籍邠州,后移居苏州吴县。北宋初年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幼年丧父,母亲改嫁长山朱氏,遂更名朱说。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范仲淹苦读及第,授广德军司理参军。后历任兴化县令、秘阁校理、陈州通判、苏州知州等职,因秉公直言而屡遭贬斥。皇祐四年(1052年),改知颍州,在扶疾上任的途中逝世,年六十四。累赠太师、中书…详情

八月十四夜月原文,八月十四夜月翻译,八月十四夜月赏析,八月十四夜月阅读答案,出自范仲淹的作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swen.cn/poetry/TVRZd05qazBOREE1TkRjeQ==.html

诗词类别

范仲淹的诗词

古文典籍

热门名句

热门成语

热门搜索:手机迅雷极速版迅雷种子下载公众号明星大侦探最美明星种子资源搜索器迅雷beta内测版迅雷ios版2020手机下载用什么软件最好
櫻花の島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