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诗文 作者 名句 典籍 成语
类型
朝代
辞赋
辛弃疾
南宋 辛弃疾 辛弃疾
万里净无翳,一镜独当天。老蟾痴兔顽甚,阅世几何年。任尔炎凉千变,不改山河一色,爽气逼人寒。何必乘槎去,直到斗牛间。叹常娥,元不嫁,只孤眠。古今遗恨,不能长似此宵圆。我有竹溪茅舍,办取金风玉露,一笑四并全。细和坡仙句,低唱教婵娟。
wàn jìng
jìng dāng tiān
lǎo chán chī wán shèn
yuè shì nián
rèn ěr yán liáng qiān biàn
gǎi shān
shuǎng rén hán
chéng chá
zhí dào dòu niú jiān
tàn cháng é
yuán jià
zhī mián
jīn hèn
néng zhǎng xiāo yuán
yǒu zhú máo shě
bàn jīn fēng
xiào bìng quán
xiān
chàng jiāo chán juān
南宋 辛弃疾 辛弃疾
堂上谋臣尊俎,边头将士干戈。天时地利与人和,“燕可伐欤?”曰:“可”。
今日楼台鼎鼐,明年带砺山河。大家齐唱《大风歌》,不日四方来贺。

堂上谋臣尊俎,边头将士干戈。天时地利与人和,“燕可伐欤?”曰:“可”。
大堂之上谋臣开宴,边疆将士手持武器。作战的自然气候条件具备,地理环境优越,且众志成城。“可以讨伐燕国了吗?”说:“可以。”

今日楼台鼎鼐,明年带砺山河。大家齐唱《大风歌》,不日四方来贺。
今日在楼台之上筹谋国政,明年建立不世之功。大家一起高唱《大风歌》,不需多日四方便来庆贺。

堂上谋臣尊(zūn)俎(zǔ),边头将士干戈。天时地利与人和,“燕可伐欤(yú)?”曰:“可”。
尊俎:酒器,代指宴席。燕可伐欤:可以讨伐燕国了吗?

今日楼台鼎(dǐng)鼐(nài),明年带砺山河。大家齐唱《大风歌》,不日四方来贺。
楼台:指相府。鼎鼐:炊器;古时把宰相治国比作鼎鼐调味,古以之代相位。大风歌:汉高祖扫平四海,统一天下之后,以家乡少年一百二十人伴倡,齐声高唱大风歌。

词的上阕分析宋朝伐金的有利形势,首先刺堂之上有在宴席之中就能战胜列手的智谋之士,而在边疆有骁勇善战的将领与士兵。宋朝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所以说伐金是完全可行的。之所以要这样分析,主要是针对当时朝廷弥漫的自卑、畏敌情绪而言的。虽然已经议定要伐金,但是朝野上下对于抗金的胜利并没有太大的把握,刘过这首词就是鼓励大家要看到希望,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抗金事业中去。词中引用孟子的“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盖子·公孙丑下》),其实就是强调虽然南宋的军队实力比不过金国的军队,但只要南宋军民团结一心,共同抗敌,充分发挥人和的作用,最后的胜利一定是属于南宋的。

词的下阕瞻望南宋伐金的大好前景:只要执政者治理有方,君臣同心,同休共戚,那么明年一定会取得胜利的,而用不了多久,国家一定会强盛起来,引来四方朝贺的。这从全词的形势说到韩伉胄本人,是对他的强有力的支持,让人充满信心和勇气。

该词运用很多口语化、散文化的句子,大有以文为词的倾向,读来朗朗上口,更增加了词的魅力。全词语言流畅、气势磅礴。

táng shàng móu chén zūn
biān tóu jiāng shì gàn
tiān shí rén
yàn
yuē
jīn lóu tái dǐng nài
míng nián dài shān
jiā chàng fēng
fāng lái
南宋 辛弃疾 辛弃疾
暗香横路雪垂垂。晚风吹。晓风吹。花意争春,先出岁寒枝。毕竟一年春事了,缘太早,却成迟。
未应全是雪霜姿。欲开时。未开时。粉面朱唇,一半点胭脂。醉里谤花花莫恨,浑冷淡,有谁知。

暗香横路雪垂垂。晚风吹。晓风吹。花意争春,先出岁寒枝。毕竟一年春事了,缘太早,却成迟。
梅花的香气从小径那边悠然飘来,雪花纷纷而落。晚风浮动,晨风轻轻。这绽放的花朵想要争夺第一分春意呢,于是早早的(先)在寒风中发枝吐蕾。可是这一年中最早的春天已经结束了(说作者心里的春天),早早的开放,却是已经迟了呢。

未应全是雪霜姿。欲开时。未开时。粉面朱唇,一半点胭脂。醉里谤花花莫恨,浑冷淡,有谁知。
看那开烦的花朵,也不全是冰雪晶莹的姿态呢。有的吐蕾(未开)有的含苞(欲开),就像红唇的淡雅的女子,只轻轻的扫了些许脂粉。我啊,喝醉了,迷迷糊糊的侮辱了这鲜艳的花朵(见上面)花呀你不要嫉恨我啊,要知道:你这一身的(浑)淡雅,高洁,又有谁相知呢?

暗香横路雪垂(chuí)垂。晚风吹。晓风吹。花意争春,先出岁寒枝。毕竟一年春事了,缘太早,却成迟。
“暗香”三句:写寒梅凌雪开放。暗香:幽香,代指梅花。垂垂:降落貌。“花意”句:寒梅岁末开花,意欲争春。

未应全是雪霜姿。欲开时。未开时。粉面朱唇,一半点胭(yān)脂(zhi)。醉里谤(bàng)花花莫恨,浑冷淡,有谁知。
“未应”四句:梅花欲开未开之时,未必全是雪霜丰姿,它白里透红,犹有胭脂红色。谤:诽谤,说坏话。冷淡:清冷淡泊。知:欣赏,赏识。

作为赋梅赠人之作,词中的白梅与词题上的被赠者之间应该有某种联系:品格的联系或者身世的联系。好在梅花的品格与它的身世,在词人眼中本有因果联系;而余叔良的籍籍无名,似也可以让读者生发“品、运似白梅”的联想。这样,一首以咏白梅为中心的咏物词,就有了人事寄托的袅袅余味。

上片由景入情再入理,写白梅冒雪开放的情态和词人对梅花这一“行为”的看法。起韵重笔描写梅花的凌寒冒雪开放的情景:在白雪飘零的时候,被冬日的寒风早晚不停地吹拂的白梅,已经悄悄开放。在扎眼的白雪中,人们几乎看不见它的花朵,但是却呼吸到了它的横路暗香。在接韵中,作者忍不住要揣测这种肯于凌寒开放的梅花的心思,觉得它是为争先迎接春天而不惜在一年最寒冷的时候绽放于枝头。三韵是作者对它的行为加以叹息:现在毕竟是一年的花事已经结束的时候,梅花因为要早,却反而成了一年中最晚开放的花朵。这样的叹息,不仅是为“心高命薄”的梅花而发,而且也寄寓着他对于人事因缘的深刻体会。

下片更集中地表达词人对于“浑冷淡”的白梅的幽恨。在这种幽恨当中,不仅打入了词人自己的生命体验,也打入了词人对友人冷落不遇的真诚理解。过片语气突然一转,说这具有“雪霜姿”的白梅,在将开未开时也不一定全是似雪如霜的白色。那么它那时又是怎样的颜色呢?接韵就回答这个潜在的问题。它曾像“粉面朱唇”的美人一样,有着一点儿胭脂之色。言外之意是,等到完全开放(花冠遮住了花萼),却成了浑然的白色。白梅从未开到开放的颜色变化,不仅是对于自然现象的真实记录,更在于表达了作者“早知今日,何必当初”的痛惜之情。结韵故意对这清冷素淡的高雅梅花致以“微词”:你既如此素雅脱俗,就莫怪世人不欣赏你。这样的反话,道尽了情深若浅,钟情若恨的复杂心理矛盾。作者对于白梅这一自然物下这样的重辞,表明他早已将它当成了某种人品、某种人的命运的象征。这样的人品和命运,既然引发了他不醉酒就无以摆脱的愁情,醉了酒也不能摆脱的幽恨,显然是包括了他对自己的人品和命运之看法的。作者最后将这首词寄给了余叔良,也许余叔良也是一个自感冷淡不遇的幽人,作者以这样的方式向他表达自己的理解和安慰。

àn xiāng héng xuě chuí chuí
wǎn fēng chuī
xiǎo fēng chuī
huā zhēng chūn
xiān chū suì hán zhī
jìng nián chūn shì le
yuán tài zǎo
què chéng chí
wèi yīng quán shì xuě shuāng 姿
kāi shí
wèi kāi shí
fěn miàn zhū chún
bàn diǎn yān zhī
zuì bàng huā huā hèn
hún lěng dàn
yǒu shuí zhī
南宋 辛弃疾 辛弃疾
态浓意远。眉颦笑浅。薄罗衣窄絮风软。鬓云欺翠卷。
南园花树春光暖。红香径里榆钱满。欲上秋千又惊懒。且归休怕晚。

此词题为《春晚》,实写“闺情”。“春晚”之时,深闺女性自有难以明言的复杂情怀,但作者并非女性,没有高超的水平,对于那种连作者本人都难以明言的情怀是不可能写得生动感人的。

读完全词,就知道作者并未让那位闺中人吐露情怀,而是通过精细的观察,写她的神态、写她的妆束、写她的行动,并用富贵人家的花园、香径、秋千和晚春景色层层烘托,其人已宛然在目,其心态变化,也历历可见。灵活地运用传统画法,把“以形写心”和“以景传情”结合起来,乃是这首小词最突出的艺术特色。

“态浓意远”,原是杜甫《丽人行》中的成句,用以表现丽人的姿态凝重、神情高雅,其身份也于此可见。“眉颦笑浅”,写她虽愁也只略皱眉头,虽喜也只略展笑颜,非轻浮放纵之流可比,其教养也于此可见。“薄罗衣窄絮风软”,既写服妆,也写时光。北宋诗人蔡襄《八月九日诗》:“游人初觉秋气凉,衣不禁风薄罗窄。”而当“絮风”轻“软”之时,正好穿那窄窄的“薄罗衣”。“罗”那么“薄”,“衣”那么“窄”,其轮廓之分明,体态之轻盈,已不言而喻。徐步出闺,迎面吹来的是飘荡着朵朵柳絮的软风,不知她又有什么感触。“鬓云欺翠卷”一句,颇难索解。如果把“翠卷”看作“欺”的宾语,那它便是一个名词,可是实际上并没名叫“翠卷”的东西。那个“翠”字,看来也取自杜甫的《丽人行》。《丽人行》写丽人“头上何所有?翠为盍叶垂鬓唇。”是说用翠玉制成的盍叶垂在鬓边。盍叶,是妇女的一种头饰。“鬓云欺翠卷”就语法说,“鬓云”是主语,“卷”是谓语,“欺翠”则是动宾结构的状语,修饰“卷”。“欺”,在这里是“压”或“淹没”的意思,“翠”,即指翠玉制的盍叶。全句写那位女性鬓发如云,“卷”得蓬松而又低垂,以致淹没了盍叶。

下片头两句似乎单纯写环境、写景物,实则用以烘托人物。第一句是说她走到“南园”,看见“花树春光”,而且感到“暖”。第二句是说她漫步于“南园”的“径里”,看见片片飞红,嗅到阵阵花香,踏着满径榆钱。上片的“絮风”和下片的“春光暖”、“榆钱满”,都传送春天即将消逝的信息,既点《春晚》之题,又暗示女主人公由此引起的情感波澜。韶华易逝、红颜易老,但她还是孤零零的,偶然走出深闺,来到“南园”,也无人同游共乐。

结尾两句,层层转折,曲尽女主人公的心理变化。“欲上秋千”,表明一见秋千,又唤回少女的情趣,想荡来荡去,嬉笑作乐。“又惊懒”,表明单身独自,没有心情打秋千。“惊”字、“懒”字,用得十分神妙。“欲上秋千”而终于不想上,并非由于“懒”,偏不肯说出真实原因而委之于“懒”,又加上一个“惊”字。是说连秋千都不想上,竟“懒”到这种地步,自己都感到吃惊。不想打秋千,就归去吧。“且归”一顿,而“休怕晚”又是一层转折。实际情况是想玩又懒得玩,且归又不愿归。深闺那么寂寞,归去也没有意味。于是在“且归”的路上,思潮起伏,愈行愈缓。妙在仍不说明真实原因,仿佛她迷恋归途风光,在家庭中也很自由,回家甚“晚”,也不用“怕”。

这首词把封建社会中一位深闺女性的内心苦闷写得如此真切,不独艺术上很有特色,其思想意义,也是积极的。

tài nóng yuǎn
méi pín xiào qiǎn
báo luó zhǎi fēng ruǎn
bìn yún cuì juàn
nán yuán huā shù chūn guāng nuǎn
hóng xiāng jìng qián mǎn
shàng qiū qiān yòu jīng lǎn
qiě guī xiū wǎn
南宋 辛弃疾 辛弃疾
明月到今宵,长是不如人约。想见广寒宫殿,正云梳风掠。
夜深休更唤笙歌,檐头雨声恶。不是小山词就,这一场寥索。
王路钤:路钤为某路兵马钤辖之简称,王路钤未详何人。 “明月到今宵,长是不如人约”句:谓中秋无月。 广寒:《龙城录·卷上· 明皇梦游广寒宫》:“开元六年,上皇与申天师,道士鸿都客,八月望日夜,因天师作术,三人同在云上游。月中过一大门,在玉光中飞浮,宫殿往来无定,寒气逼人,露濡衣袖皆湿,顷见一大宫府,榜曰‘广寒清虚之府’,其守门兵卫甚严,白刃粲然,望之如凝雪。时三人皆止其下不得入,天师引上皇起跃,身如在烟雾中,下视王城崔峨,但闻清香霭郁,下若万里琉璃之田,其间见有仙人道人乘云驾鹤往来若游戏。少焉,步向前,觉翠色冷光相射目眩,极寒不可进,下见有素娥十馀人旮皓衣乘白鸾,往来笑舞于广陵大桂树之下,又听乐音嘈杂亦甚清丽。上皇素解音律熟览而意已传。顷天师亟欲归,三人下若旋风,忽悟若醉中梦回尔。次夜上皇欲再求往,天师但笑谢不允,上皇因想素娥风中飞舞袖被编律成音,制《霓裳羽衣舞曲》,自古洎今清丽无复加于是矣。” “不是小山词就,这一场寥索”句:汉·淮南王之客有小山者,作《招隐赋》,宋·晏几道亦有《小山词》。此言倘非词人赋词吟咏,则更难耐是夕之寂寥索寞也。
míng yuè dào jīn xiāo
zhǎng shì rén yuē
xiǎng jiàn guǎng 广 hán gōng diàn 殿
zhèng yún shū fēng luě
shēn xiū gèng huàn shēng
yán tóu shēng è
shì xiǎo shān jiù
zhè chǎng liáo suǒ
南宋 辛弃疾 辛弃疾
走去走来三百里,五日以为期。六日归时已是疑。应是望多时。 鞭个马儿归去也,心急马行迟。不免相烦喜鹊儿。先报那人知。

走去走来三百里,五日以为期。六日归时已是疑。应是望多时。
来也三百里,去也三百里,约定五日是归家的日期。倘若六日到家,家人一定焦虑惊疑,想必现在已在家悬望多时。

 鞭个马儿归去也,心急马行迟。不免相烦喜鹊儿。先报那人知。
鞭着马望急急归家去,心中焦急总觉马望跑得迟。抬头偶见喜鹊,烦你一件事:先我飞回家中去,与我那人望报个信。

走去走来三百里,五日以为期。六日归时已是疑。应是望多时。
“五日”二句:《诗经·采绿》:“五日为期,六日不詹。”

鞭(biān)个马儿归去也,心急马行迟。不免相烦喜鹊(què)儿。先报那人知。
“不免”二句:古人有喜鹊报喜讯的传说。

上片是游子客中自叙,开头两匀追述他离家时与妻子约定五日便返,因为“去”、“来”只有三百里路,谁知出门在外,身不由己,如今六天已过,逾期未归,他便料想家人定会产生疑虑,更会在门外伫立凝望:“应是望多时”。前四句用平淡的语言,说出了人经常有的一种感受。“应是”句从对方写起,从对方落笔,看似平常,却把自己思念家人和家人盼蔓亲人归来的心情同时表达出来,真是一箭双雕。

下片写游子归心似箭,回程途中,尽管不断加鞭,仍嫌马望走得太慢。“鞭个马望归去也”。照理马望就会跑得更快.但他“心急”,故嫌“马行迟”。一“急”一“迟”,互为映衬。用字平常,含义丰富。忽听得路旁喜鹊在枝头上喳喳叫,游予灵机一动,产生了一个美好的设想:“不免相烦喜鹊凡,先报那人知。”长期的民俗传说均把喜鹊作为富于人情睬的报喜之鸟,在敦煌瞎子词中一再出现,如《阿童篓》:“正霓庭前双鹊喜。君在塞外远征网”。说喜鹊将给离人带来喜讯。此词男主人公抱着淳朴的愿望,希望喜鹊先飞回家。向。那入”报个讯。这样,这只喜鹊就成为沟通恩归与游子思想感情的媒介,把游子的归家心切和器切的盼望之情相互交织、统一起来。

该词充分体现了辛词通俗清新的艺术风格。它既无运用历史典故,亦无慷饿刚健之音,而全用朴素清新、明自如话的家常语,采取自描的手法,把游予思归的心情描绘得活灵活现。癔情朴实真挚,格调健康清新,且词中两个“望”字,一在句中,一‘在句末,均为当时民间口语,更富有民歌风韵。

zǒu zǒu lái sān bǎi
wéi
liù guī shí shì
yīng shì wàng duō shí
biān ér guī
xīn háng chí
miǎn xiàng fán què ér
xiān bào rén zhī
婉约怀人
南宋 辛弃疾 辛弃疾

五云高处望西清。玉阶升。棣华荣。筑屋溪头,楼观画难成。长夜笙歌还起问,谁放月,又西沈。
家传鸿宝旧知名。看长生。奉严宸。且把风流,水北画耆英。咫尺西风诗酒社,石鼎句,要弥明。
yún gāo chù wàng 西 qīng
jiē shēng
huá róng
zhù tóu
lóu guān huà nán chéng
zhǎng shēng hái wèn
shuí fàng yuè
yòu 西 shěn
jiā chuán hóng 鸿 bǎo jiù zhī míng
kàn zhǎng shēng
fèng yán chén
qiě fēng liú
shuǐ běi huà yīng
zhǐ chǐ 西 fēng shī jiǔ shè
shí dǐng
yào míng
南宋 辛弃疾 辛弃疾

日日老莱衣。更解风流蜡凤嬉。膝上放教文度去,须知。要使人看玉树枝。
剩记乃翁诗。绿水红莲觅旧题。归骑春衫花满路,相期。来岁流觞曲水时。
lǎo lái
gèng jiě fēng liú fèng
shàng fàng jiāo wén
zhī
yào shǐ 使 rén kàn shù zhī
shèng nǎi wēng shī
绿 shuǐ hóng lián jiù
guī chūn shān huā mǎn
xiàng
lái suì liú shāng shuǐ shí
南宋 辛弃疾 辛弃疾

声名少日畏人知。老去行藏与愿违。山草旧曾呼远志,故人今又寄当归。
何人可觅安心法,有客来观杜德机。却笑使君那得似,清江万顷白鸥飞。
瑞鹧鸪:《宋史·乐志》入「中吕调」,元高拭词注「仙吕调」。《苕溪词话》云:「唐初歌词,多五言诗,或七言诗,今存者止《瑞鹧鸪》七言八句诗,犹依字易歌也。」据《词谱》说,《瑞鹧鸪》原本七言律诗,因唐人用来歌唱,遂成词调。冯正中词名《舞春风》,陈永年词名《桃花落》,尤遂初词名《鹧鸪词》,元丘长春词名《拾菜娘》,《乐府纪闻》名《天下乐》。《梁溪漫录》词有「行听新声太平乐」句,名《太平乐》;有「犹传五拍到人间」句,名《五拍》。此皆七言八句也。至柳屯田有添字体,自注「般涉调」,有慢词体,自注「南吕宫」,皆与七言八句者不同。此调始于五代冯正中《舞春风》词,清人沈辰垣《历代诗馀·卷三十二》录之,注云:「《瑞鹧鸪》,五十六字,一名《舞春风》,一名《鹧鸪词》,通首皆平韵,与七言近体诗无异。若用仄韵,即系《玉楼春》、《木兰花》调也。」近代学者任半塘《教坊记笺订·大曲名》中「舞春风」条下注:「五代杂曲之《舞春风》,乃七言八句声诗体,所谓《瑞鹧鸪》是也。」《瑞鹧鸪》填制盛于宋代。《宋史·乐志》载:「太宗洞晓音律,前后亲制大小曲及因旧曲创新声者,总三百九十。……因旧曲造新声者五十八:仙吕调《倾杯乐》、《月宫仙》、《戴鲜花》、《三台》;中吕调《倾杯乐》、《菩萨蛮》、《瑞鹧鸪》、《三台》。」全宋词有《瑞鹧鸪》词目六十五条,作者三十馀人,多咏物、酬唱作答、抒情、祝寿等;衰于金元,全金元词有《瑞鹧鸪》词目八十一条,几为全真教人之作。词作数量虽逾前代,然词作内容皆为传教布道,同时作者人数亦大不如宋。此调本律诗体,七言八句,宋词皆同。其小异者惟各句平仄耳。此词前后阕起句、结句第二字、第六字俱仄声,中二句第二字、第六字俱平声,惟陈永年词「尽出花钿散宝冿,云鬟初剪向残春。因惊风烛难留世,遂作池莲不染身。贝叶乍疑翻锦绣,梵声才学误梁尘。从兹艳质归空后,湘浦应无解佩人。」平仄同此。宋人如此填者甚少,皆照贺方回体填。 连沧观:南宋·王仪父《舆地纪胜·卷七·镇江府景物下》:「连沧观在府治,乃一郡之胜绝处也。」南宋·陈季麟《北固山志·卷二·建置》:「连沧观在正峰府治燕寝后,守胡世将(改)望海楼为之(取王存中「连山涌沧江」句意),城中最高处也(即今府宅后城东北隅)。」 与愿违:晋·嵇叔夜《幽愤诗》:「事与愿违,遘兹淹留。」宋·王介甫《次韵酬王太祝》:「尘土波澜不自期,飘然身与愿相违。」 「山草旧曾呼远志」句: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排调》:「谢公始有东山之志,后严命屡臻,势不获已,始就桓公司马。于时人有饷桓公药草,中有『远志』。公取以问谢:『此药又名「小草」,何一物而有二称?』谢未即答。时郝隆在坐,应声答曰:『此甚易解:处则为远志,出则为小草。』谢甚有愧色。桓公目谢而笑曰:『郝参军此过乃不恶,亦极有会。』」 又寄:王诏校刊本及四印斋本俱作「有寄」。 寄当归:东晋、南朝宋·裴世期注《三国志·卷四十四·〈蜀书·姜维传〉》引孙盛《杂语》:「初,姜维诣亮,与母相失,复得母书,令求当归。维曰:『良田百顷,不在一亩,但有远志,不在当归也。』」《三国志·卷四十九·〈吴书·太史慈传〉》:「太史慈字子义,东莱黄人也。……曹公闻其名,遗慈书,以箧封之,发省,无所道,而但贮当归。」宋·苏东坡《寄刘孝叔》诗:「故人屡寄山中信,只有当归无别语。」 安心法:契嵩《传法正宗记·慧可传》:「神光曰:『我心未安,请师与安。』尊者曰:『将心来与汝安。』曰:『觅心了不可得。』尊者曰:『我与汝安心竟。』」宋·苏东坡《和子由寄题孔平仲草庵》诗:「逢人欲觅安心法,到处先为问道庵。」 「有客来观杜德机」句:《庄子·卷七·〈内篇·应帝王〉》:「郑有神巫曰季咸,知人之死生存亡,祸褔寿天,期以岁月旬日,若神。郑人见之,皆弃而走。列子见之而心醉,归,以告壶子,曰:『始吾以夫子之道为至矣,则又有至焉者矣。』壶子曰:『吾与汝既其文,未既其实,而固得道与?众雌而无雄,而又奚卵焉?而以道与世亢,必信,夫故使人得而相女。尝试与来,以予示之。』明日,列子与之见壶子。出而谓列子曰:『嘻!子之先生死矣!弗活矣!不以旬数矣!吾见怪焉!见湿灰焉。』列子入,泣涕沾襟以告壶子。壶子曰:『乡吾示之以地文,萌乎不震不正。是殆见吾杜德机也。尝又与来。』」晋·郭象注:「德机不发曰杜。」唐·成子实疏:「殆,近也。杜,塞也。机,动也。至德之机,开而不发,示其凝淡,便为湿灰。小巫庸琐,近见于此矣。」杜德机,谓闭塞生机。
shēng míng shǎo wèi rén zhī
lǎo háng cáng yuàn wéi
shān cǎo jiù céng yuǎn zhì
rén jīn yòu dāng guī
rén ān xīn
yǒu lái guān
què xiào shǐ 使 jūn
qīng jiāng wàn qǐng bái ōu fēi
南宋 辛弃疾 辛弃疾

琵琶亭畔多芳草。时对香炉峰一笑。偶然重傍玉溪东,不是白头谁觉老。
普陀大士神通妙。影入石头光了了。看来持献可无言,长似慈悲颜色好。
tíng pàn duō fāng cǎo
shí duì xiāng fēng xiào
ǒu rán zhòng bàng dōng
shì bái tóu shuí jiào lǎo
tuó shì shén tōng miào
yǐng shí tóu guāng le le
kàn lái chí xiàn yán
zhǎng bēi yán hǎo
古诗文网© | 友情链接:
热门搜索:迅雷ios版下载2019明星英文磁力搜索引擎在线高清手机电影迅雷下载磁力搜索引擎 -磁力天堂明星榜排名榜全部
櫻花の島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