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花被

作者:贯云石      朝代:
芦花被原文

仆过梁山泊,有渔翁织芦花为被。仆尚其清,欲易之以绸者。翁日:“君尚吾清,愿以诗输之。”遂赋,果却绸。


采得芦花不涴尘,翠蓑聊复藉为茵。


西风刮梦秋无际,夜月生香雪满身。


毛骨已随天地老,声名不让古今贫。


青绫莫为鸳鸯妒,欸乃声中别有春。

芦花被拼音解读
guò liáng shān
yǒu wēng zhī huā wéi bèi
shàng qīng
zhī chóu zhě
wēng & & l l d d q q u u o o ; ; jūn shàng qīng
yuàn shī shū zhī
& & r r d d q q u u o o ; ; suí
guǒ què chóu
cǎi huā chén
cuì suō liáo jiè wéi yīn
西 fēng guā mèng qiū
yuè shēng xiāng xuě mǎn shēn
máo suí tiān lǎo
shēng míng ràng jīn pín
qīng líng wéi yuān yāng
ě nǎi shēng zhōng bié yǒu chūn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仆过梁山泊,有渔翁织芦花为被。仆尚其清,欲易之以绸者。翁日:“君尚吾清,愿以诗输之。”遂赋,果却绸。
我经过梁山泊,有个渔翁编织芦花当作被子,我喜欢芦花被的清香,想要用绸缎被子来换取这条芦花被。渔翁说:“您喜欢我这芦花被的清香,请用你的诗来换取(芦花被)吧。”于是写下这首诗,(渔翁)果然退回了绸缎被子。

采得芦花不涴尘,翠蓑聊复藉为茵。
采来的芦花没有沾染尘土,姑且用蓑衣作为坐席。

西风刮梦秋无际,夜月生香雪满身。
西风吹着我入睡,梦里都是一派天高气爽的秋色,月夜之中,身上披满洁白如雪的芦花,感觉香气扑鼻。

毛骨已随天地老,声名不让古今贫。
渔翁年纪已老,但他高洁脱俗的名声却不亚于古今高洁的贫士。

青绫莫为鸳鸯妒,欸乃声中别有春。
绣满鸳鸯的青绫被不要妒恨主人要拿你来换取芦花被啊,因为在芦花被中别有另一番春意。

梁山泊:湖名,在山东省梁山县东北。

尚:看重。

输:原指交出,此指交换。

涴:泥沾在器物上。

翠蓑:绿色的蓑衣。

聊复:姑且。

藉为茵:垫作褥子。

雪满身:指芦花被洁白如雪。

毛骨:既指芦秆已干枯,又指诗人虽然年纪渐老,清白的名声却不亚于古今高洁的贫士。

青绫:青色的绫绢。

鸳鸯:绣在绫绢上的鸳鸯图案。

欸乃:摇橹声。

背诵

相关翻译

写翻译

相关赏析

写赏析

芦花被

展开

全诗紧扣“芦花被”的“清”与“香”来抒情言志。序文中“仆尚其清”四字。明确表达了诗人以锦缎换芦花被的真实动因。一个“清”字,具有双重意蕴。既指洁白清纯而颇含淡淡香味的芦花被;又指渔翁远避世俗、自食其力、虽清贫但雅洁的高尚情操,此乃诗人所“尚”渔翁之处。

首联“采得芦花不浣尘,翠蓑聊复藉为茵”。第一句便突出芦花一尘不染的清纯特征,隐寓着诗人“尚清”的思想情结。诗人将渔翁用芦叶编织成的青翠的蓑衣铺垫在船舱内当作褥子,他躺在这条没有尘埃的褥子上,盖着一尘不染、松软如绵的芦花被,似乎觉得自身也通体洁净起来。

颔联“西风刮梦秋无际,夜月生香雪满身”,进一步描写诗人身盖芦花被神奇美妙的感受。在古典诗文中,“西风”这个意象给人的感觉总是萧瑟凄凉的。然而,在贯云石笔下的“西风”,此刻却似乎平添了一分温馨与多情。“西风”不但没有“刮”凉诗人的心境,反而将他温柔地“刮”进了秋高气爽、寥廓无垠、晶莹澄澈的美妙梦境中去了。在夜月清辉的朗照下,诗人拥盖着洁白松软的芦花被,闻着其中散发出来的淡淡的芦花清香,他已完全融化在如此纯净香美的世界里了。“西风刮梦秋无际”,既是直接写天地的辽阔,也委婉地表达了诗人心胸的豁达。“夜月生香雪满身”,实写芦花被一尘不染的清香,也比喻纯洁无瑕人品的可贵。它既是对渔翁高洁美德的赞扬,又是对自身追求高洁情操的写照。诗人置身于这似梦非梦的纯美世界里,驾着“西风”梦游于寥廓的天空。尽情地享受着芦花的清香,真是无与伦比的人生之乐。

颈联“毛骨已随天地老,声名不让古今贫”,这二句采用的是双关、拟人的手法。“毛骨”之“老”,是实写芦苇已干枯,又是喻指渔翁年纪已老,但他虽清贫但高洁的名声却不亚于古今高洁的贫士。诗人由芦花被想到“毛骨已随天地老”的芦苇,又由芦苇之“老”想到饱经风霜的年迈渔翁,进而想到他“声名不让古今贫”的淡泊、高洁、质朴。这就是诗人所要歌颂与追慕的美好情操与人格。

尾联“青绫莫为鸳鸯妒,欸乃声中别有春”。诗人宕开一笔,极富幽默情调地安慰绣满鸳鸯的“青绫”(锦缎)说:你不要妒恨主人当初拿你来交换芦花被的举动啊,因为在芦花被中饱含着渔翁淡泊的隐逸生活与高洁的思想情操,这就是我所向往与追慕的人生境界啊。从这一拟人化的劝慰中。更见出诗人厌浊尚清、矢志隐逸的执着人生态度。“欸乃声中别有春”句,增添了浓厚的隐逸情趣。诗人通过与渔翁的接触,又通过拥盖芦花被美妙神奇的感受,写出了尘世间的富贵荣华不足羡慕。只有像渔翁那样无拘无柬地出没于江湖、驰骋于天地之间的隐逸生活,才是人生最理想最美好的归宿。这或许是诗人决意弃官的原因吧,也是诗人后来隐居杭州至死不仕的原因吧。诗人以“欸乃声中别有春”收尾,情思悠悠,如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令人回味无穷。

该诗写作者以诗换芦花被事。借芦花的清香洁白,抒写作者蔑视富贵功名的高洁胸怀,语言清新雅洁,确是一首好诗。

折叠

创作背景

该诗作于元仁宗延佑初年(1314)以后。该年秋天,贯云石辞官后南游,途经梁山泊。他看到当地人民用芦花絮成被子,光亮柔软,洁白晶莹,十分喜爱。贯云石找到一个渔翁,想买他的芦花被。岂料这渔翁也并非等闲之人,也许和贯云石一样,是一个归隐的高洁之士,并且知道贯云石其人和他的诗名,于是要贯云石用诗来换芦花被。贯云石略加思索后,便吟出了《芦花被》一诗。

作者介绍

贯云石 贯云石 贯云石(1286~1324)元朝散曲作家。字浮岑,号成斋,疏仙,酸斋。出身高昌回鹘畏吾人贵胄,祖父阿里海涯为元朝开国大将。原名小云石海涯,因父名贯只哥,即以贯为姓。自号酸斋。初因父荫袭为两淮万户府达鲁花赤,让爵于弟,北上从姚燧学。仁宗时拜翰林侍读学士、中奉大夫,知制诰同修国史。不久称疾辞官,隐于杭州一带,改名“易服”,在钱塘卖药为生,自号“芦花…详情

芦花被原文,芦花被翻译,芦花被赏析,芦花被阅读答案,出自贯云石的作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swen.cn/poetry/TVRZd05qWTJNVGN3TXpZNA==.html

诗词类别

贯云石的诗词

古文典籍

热门名句

热门成语

热门搜索:明星图片男帅气ios版手机迅雷2020男明星人气榜单明星演出报价ios版手机迅雷旧版本明星电视剧迅雷下载免费下载bt电影天堂迅雷下载
櫻花の島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