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自嘲

朝代:近现代 作者:鲁迅
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
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
yùn jiāo huá gài qiú
wèi gǎn fān shēn pèng tóu
mào zhē yán guò nào shì
lòu chuán zài jiǔ fàn zhōng liú
héng méi lěng duì qiān zhǐ
shǒu gān wéi niú
duǒ jìn xiǎo lóu chéng tǒng
guǎn dōng xià chūn qiū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其中“运交华盖”是说生逢豺狼当道的黑暗社会,交了倒霉的坏运。“欲何求”、“未敢”都带有反语的意味,是极大的愤激之词,反衬出当时国民党统治者的残暴,形象地描画和揭示了一个禁锢得像密封罐头那样的黑暗社会,概括了作者同当时国民党的尖锐的矛盾冲突。表明他对当时国民党统治者不抱任何幻想,对当时的政治环境极端蔑视和无比的憎恨。由此衬托无产阶级战士不畏强暴,碰壁不回的革命精神。

“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其中“闹市”喻指敌人猖獗跋扈、横行霸道的地方。“中流”指水深急处。这联用象征的手法,讲形势非常险恶。作者在“破帽与“闹市”, “漏船”与“中流”这两不相应且对立的事物中,巧妙地运用了一个“过”和一个“泛”,再一次形象地表现出作者临危不惧、激流勇进的战斗精神,衬托出革命战士在险恶环境中是何等的英勇顽强、机智灵活。这两句诗流露出诙谐、乐观的情趣,表现出寓庄于谐的特色。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全诗的核心和精髓,集中地体现出作者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前四句叙写处境和战斗行动,这两句揭示内心深处的感情,把全诗的思想境界推到了高峰。这两句诗,表达作者对人民的强烈的爱和对敌人的强烈的憎,表现了作者在敌人面前毫不妥协,为人民大众鞠躬尽瘁的崇高品德。这句是全诗主题的集中体现,也是作者感情表达的最高潮。

“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其中“小搂”是作者居住的地方。“躲进”有暂时隐避下来的意思。 “躲字,融合着巧与敢的双重意味。前一句十分风趣地道出了作者当时战斗环境的特点和善于斗争的艺术,反映出作者自信、乐观的心境和神情。后一句写无所畏惧、韧战到底的决心。这就把前一句的战斗内容揭示得更加鲜明,使寓庄于谐的特色表现得更加突出。既表明作者不管形势怎样变幻,前途如何艰险,决心为革命坚持不懈地斗争,又是对当时国民党统治者出卖民族利益的罪行的辛辣讽刺。这一语双关的结尾,增强了本诗的主题。

这首诗是一首抒情诗,是作者鲁迅从自己深受迫害,四处碰壁中迸发出的愤懑之情,有力地揭露和抨击了当时国民党的血腥统治,形象地展现了作者的硬骨头性格和勇敢坚毅的战斗精神。

参考资料:
1、江苏省中小学教师进修教材编写组江苏省中学教师进修教材现代文选南京市:江苏省中小学教师进修教材编写组,1981年:54页
2、李云海干部名篇选读长沙市:湖南大学出版社,1987年:259页

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
交了不好的运气我又能怎么办呢?想摆脱却被碰得头破血流。

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
破帽遮脸穿过热闹的集市,像用漏船载酒驶于水中一样危险。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横眉怒对那些丧尽天良、千夫所指的人,俯下身子甘愿为老百姓做孺子牛。

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
坚守自己的志向和立场永不改变,不管外面的环境发生怎样的变化。

参考资料:
1、王伟品经典悟人生诗词撷英卷青岛市:青岛出版社,2010年4月:185-186页

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
华盖:星座名,共十六星,在五帝座上,在西方星座学中属仙后座。旧时迷信,以为人的命运中犯了华盖星,运气就不好。

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
破帽:原作“旧帽”。漏船:原作破船。中流:河中。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rú)子牛。
横眉:怒目而视的样子,表示愤恨和轻蔑。孺子牛:春秋时齐景公跟儿子嬉戏,装牛趴在地上,让儿子骑在背上。这里比喻为人民大众服务,更指小孩子,意思是说鲁迅把希望寄托在小孩子身上,就是未来的希望。

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
成一统:意思是说,我躲进小楼,有个一统的小天下。管他冬夏与春秋:即不管外在的气候、环境有怎样的变化。

参考资料:
1、王伟品经典悟人生诗词撷英卷青岛市:青岛出版社,2010年4月:185-186页
励志
相关赏析

自嘲赏析

“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其中“运交华盖”是说生逢豺狼当道的黑暗社会,交了倒霉的坏运。“欲何求”、“未敢”都带有反语的意味,是极大的愤激之词,反衬出当时国民党统治者的残暴,形象地描画和揭示了一个禁锢得像密封罐头那样的黑暗社会,概括了作者同当时国民党的尖锐的矛盾冲突。表明他对当时国民党统治者不抱任何幻想,对当时的政治环境极端蔑视和无比的憎恨。由此衬托无产阶级战士不畏强暴,碰壁不回的革命精神。

“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其中“闹市”喻指敌人猖獗跋扈、横行霸道的地方。“中流”指水深急处。这联用象征的手法,讲形势非常险恶。作者在“破帽与“闹市”, “漏船”与“中流”这两不相应且对立的事物中,巧妙地运用了一个“过”和一个“泛”,再一次形象地表现出作者临危不惧、激流勇进的战斗精神,衬托出革命战士在险恶环境中是何等的英勇顽强、机智灵活。这两句诗流露出诙谐、乐观的情趣,表现出寓庄于谐的特色。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全诗的核心和精髓,集中地体现出作者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前四句叙写处境和战斗行动,这两句揭示内心深处的感情,把全诗的思想境界推到了高峰。这两句诗,表达作者对人民的强烈的爱和对敌人的强烈的憎,表现了作者在敌人面前毫不妥协,为人民大众鞠躬尽瘁的崇高品德。这句是全诗主题的集中体现,也是作者感情表达的最高潮。

“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其中“小搂”是作者居住的地方。“躲进”有暂时隐避下来的意思。 “躲字,融合着巧与敢的双重意味。前一句十分风趣地道出了作者当时战斗环境的特点和善于斗争的艺术,反映出作者自信、乐观的心境和神情。后一句写无所畏惧、韧战到底的决心。这就把前一句的战斗内容揭示得更加鲜明,使寓庄于谐的特色表现得更加突出。既表明作者不管形势怎样变幻,前途如何艰险,决心为革命坚持不懈地斗争,又是对当时国民党统治者出卖民族利益的罪行的辛辣讽刺。这一语双关的结尾,增强了本诗的主题。

这首诗是一首抒情诗,是作者鲁迅从自己深受迫害,四处碰壁中迸发出的愤懑之情,有力地揭露和抨击了当时国民党的血腥统治,形象地展现了作者的硬骨头性格和勇敢坚毅的战斗精神。

...展开阅读全文∨
创作背景

自嘲创作背景

据《鲁迅日记》记载,一九三二年十月十二日,郁达夫同王映霞于聚丰园宴请作者鲁迅,鲁迅结合7日前的谈话有感而作,当时同席的还有柳亚子夫妇。

作者介绍
鲁迅
鲁迅(1881~1936),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者。原名周树人,字豫山、豫亭,后改名为豫才,浙江绍兴人。1918年5月,首次以“鲁迅”作笔名,发表了中国...详情
相关作品
近代鲁迅鲁迅

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
我的心无法逃避爱神射来的神箭,我炽爱着仍遭受侵略和封建压迫的家园。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这份情感寄托给天上的星星却没有人明了,我誓将我的一腔热血报效我的祖国。

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pán)暗故园。
灵台:指心,古人认为心有灵台,能容纳各种智慧。神矢:爱神之箭。作者鲁迅在这里,是把中了爱神丘比特的神箭比喻为自己对祖国对人民的热爱和对当时帝国主义的憎恨感情。风雨如磐:风雨,在这里指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封建主义的统治。磐,扁而厚的大石。风雨如磐,比喻国家和民族灾难的深重。故园:故国、祖国。

寄意寒星荃(quán)不察,我以我血荐轩(xuān)辕(yuán)。
寄意寒星:是说作者当时远在国外,想把自己一片爱国赤诚寄托天上的寒星,让它代为转达于祖国人民。荃:香草名,古时比喻国君,这里借喻祖国人民。不察:不理解。荐:奉献。轩辕:即黄帝,是古代传说中的氏族帮落酋长。

“灵台无计逃神失”,诗一开头就用希腊神话白虹神箭射心这个形象的比喻,倾诉了作者鲁迅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思。作者鲁迅还在南京求学时,就努力学习西方的先进思想,密切注视当时的政治局势,关心国家大事,关心民族命运;到日本后,又接受了孙中山领导的民族民主革命的思潮影响,因而祖国的垂危、人民的苦难,更象神箭一样射中了他,使他无时无刻不为祖国和人民的命运担心和忧虑。这句诗展示了作者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把挽救国家危亡看作自己神圣职责的革命胸怀,表现了鲁迅积极战斗的人生观和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民主主义立场。

“风雨如磐暗故园”,是说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侵略和压迫,犹如磐石压顶,使祖国暗无天日,景象惨淡,岌岌可危。这句诗,高度概括了半封建半殖民地旧中国黑暗悲惨的现状,是产生“灵台无计逃神矢”这一强烈感情的客观原因。作者鲁迅这时虽身居异域,远隔重洋,但万里海天,并没有隔断他同祖国人民息息相通的联系。他遥念在帝国主义列强宰割蹂躏和清王朝反动统治下的祖国。灾难重重,危机四伏,内心的忧愤溢于字面。“暗”字不但写出了黑暗动荡的祖国的政治形势,而且写出鲁迅无法遏制的愤慨和深沉的忧虑。

“寄意寒星荃不察“,“意”,指作者的救国救民的理想。“荃”,指人民。这里,作者用浪漫主义的想象表达自己拯救祖国的希望,希望他的救国救民的理想能为“荃“所理解,即希望祖国人民觉醒起来。作者鲁迅当时对人民群众的力量是有一定认识的,但是另一方面,由于历史的局限,鲁迅对人民群众的革命积极性还估计不足,因此发出了“寄意寒星荃不察”的慨叹。鲁迅慨叹“荃不察”,是迫切希望祖国人民能尽快觉醒,以便担当起拯救祖国的任务。

最后一句“我以我血荐轩辕”,是鲁迅对祖国、对人民发出的庄严誓言,决心为祖国、为人民而献身。虽然人民暂时还未觉醒,但他要尽自己的努力,唤醒群众,和群众一起参加战斗,甘洒热血写春秋。这一肝胆照人,气贯长虹的诗句,字字倾注了作者鲁迅对祖国、对人民的无限忠心,表现了青年时代的鲁迅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英雄气概,将诗的感情升华到了一个激昂慷慨,热血沸腾的高度。

这首诗,声调激越,感情强烈。作者运用顿挫跳跃的笔法,有曲折、有波澜、有起伏地把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抒发得深刻真切。全诗四句,先写作者热爱祖国的感情,继写由热爱而引起对处在“风雨如磬”之中的祖国的忧虑,再写由忧虑而感到“寄意寒星荃不察”,心情不免有点沉重,最后跃上一个新的高峰,激昂慷慨,热血沸腾,迸发出“我以我血荐轩辕”的最强音,充满着激励的力量。这首诗,还通过典故运用和比喻、象征的手法,使所抒发的感情形象化。如“神矢”这个典故的运用,就把抽象的爱国主义感情表现得更具体。“风雨如磬”这个富有象征性的比喻,十分形象地表现出黑暗势力的强大,民族危机的深重,国家处境的险恶。以“荃”这种芳香的草比喻人民,表现了鲁迅对人民热爱赞颂的感情。最后,用“轩辕”代祖国,并以血来奉献,更使爱国主义的思想得到最形象最突出的表现。

líng tái táo shén shǐ
fēng pán àn yuán
hán xīng quán chá
xuè jiàn xuān yuán
爱国励志
近现代鲁迅鲁迅

梦魂常向故乡驰, 始信人间苦别离。


夜关倚床忆诸弟, 残灯如豆月明时。

如豆:亩其炷光焰之小也。

mèng hún cháng xiàng xiāng chí
shǐ xìn rén jiān bié
guān chuáng zhū
cán dēng dòu yuè míng shí
近现代鲁迅鲁迅

岂有豪情似旧时,花开花落两由之。


何期泪洒江南雨,又为斯民哭健儿。

岂有豪情似旧时,花开花落两由之。
腥风血雨磨不掉我当年的豪情壮志,任凭花开花谢革命的决心坚如磐石。

何期泪洒江南雨,又为斯民哭健儿。
怎想到这大雨的日子我挥泪如雨,又为祖国痛哭失去了一位坚强战士。

岂有豪情似旧时,花开花落两由之。
旧时:以前。花开花落:喻世事变化、人事荣枯。由:任随。之:代词,指花开花落。两由之,任随它花开花落去吧。

何期泪洒江南雨,又为斯民哭健(jiàn)儿。
何期:哪里想到。江南雨:送杨铨入殓时,天正下雨,这里含有悲痛深切、泪如雨下的意思。斯民:此民,指人民。健儿:指杨铨。

这是一首积淀着无限深情的悼念亡友的诗作。在中华民国时期,悼亡,对革命者来说是常事,因而,它也就成了鲁迅诗作的一个重要的主题。和一般性的悼亡之作不同的是,鲁迅在此诗中除使用“健儿”一词外,基本上不涉及被悼念者的身世、人品和才学,而主要是写诗人自己的心境和感情。

诗的前两句乍看起来和悼念挚友似无关联,全然是在写自己的感受;而就情绪的格调来看,仿佛还不免有些压抑和低回。“岂有豪情似旧时,花开花落两由之。’’说明诗人近时的心境不如过去亢奋,已经被压抑到低沉、麻木的境地,甚至连花开花落、人事荣枯也激不起心中的一点微波和涟漪了。这显然是反语,是极言压迫已经超出了可以负荷的程度;只好听之任之。作者鲁迅在《南腔北调集(守常全集)题记》一文中说过:“革命的先驱者的血,现在已经并不希奇了。单就我自己说罢,七年前为了几个人,就发过不少激昂的空论,后来听惯了电刑,枪毙斩决,暗杀的故事,神经渐渐麻木,毫不吃惊,也无言说了。我想,就是报上所记的“人山人海”去看枭首示众的头颅的人们,恐怕也未必觉得更兴奋于看赛花灯的罢。血是流得太多了。”他在《集外集拾遗·上海所感》中又说过“初看见血,心里是不舒服的,不过久住在杀人的名胜之区,则即使见了挂着的头颅,也不怎么诧异。这就是因为能够习惯的缘故。”鲁迅的这些话;可以印证他的“豪情”之所以锐减完全是因为压迫无比惨烈、社会极其黑暗的缘故。从艺术的表现角度来讲,前两句感情低回,似现木然,则是一种蓄势待发、欲扬先抑的手法。作为革命家的鲁迅,他决不会对时 势的变化、斗争的起伏、革命的成败以及革命者的生死置之度外, 漠不关心的。1926年,他在抨击旧军阀时,曾说过:“人们的痛苦是不容易相通的。因为不易相通,杀人者便以杀人为唯一要道,甚至于还当作快乐。然而也因为不容易相通,所以杀人者所显示的‘死之恐怖’,仍然不能够儆戒后来,使人们永远变作牛马”(《华盖集续编·死地》)杨铨死后不久,作者鲁迅在写给友人台静农的信中说:“仆生长危邦,年逾大衍,天灾人祸,所见多矣,无怨于生,亦无怖于死,即将投我琼瑶,依然弄此笔墨,夙心旧习,不能改也,惟较之春初,匿亦颇自摄养耳”。既然“无怨于生”、“固亦颇自摄养”;既然“无怖于死”,则旧习不改,“依然弄此笔墨”,决不会被白色恐怖所吓退,“豪情”也决不会真的减遇,就是减退了,也必当再度焕发。所以在写给友人的信中他多次表示:“继杨杏佛而该死之榜,的确有之”,“据闻在‘白名单’中,我也荣获入选”,但作者却正义凛然、勇敢无畏地宣告:“只要我还活着,就要拿起笔,去回敬他们的手枪。’’

“何期泪洒江南雨,又为疑民哭健儿。”笔锋突然一转,豪情再度昂奋,更加焕发。蓄势待发的感情,冲破了前所罕见的大黑暗迸发了出来,在这江南大雨之日,作者也涕泪滂沱地哭吊这位人民的健儿。末二句即融景入情,表达了作者沉痛真挚的感情。一个“又”字,既说明了暗杀革命者的事件的不断上演,反映国民政府统治下的严酷。又说明了前两句所表达到的“麻木”心情的所由来的原因,前后照应。诗的前后各半部分表现的感情,先抑后扬,又以当前景,融入当时情,情景交融,浑然一体。

yǒu háo qíng jiù shí
huā kāi huā luò liǎng yóu zhī
lèi jiāng nán
yòu wéi mín jiàn ér
近现代鲁迅鲁迅

钱王登假仍如在,伍相随波不可寻。


平楚日和憎健翮,小山香满蔽高岑。


坟坛冷落将军岳,梅鹤凄凉处士林。


何似举家游旷远,风波浩荡足行吟。

...
展开阅读全文V

钱王登假仍如在,伍相随波不可寻。
暴君钱王早已埋入荒郊,残虐的鬼魂却仍然未消。忠诚的伍子胥惨遭杀害,尸骨随波飘流总难寻找。

平楚日和憎健翮,小山香满蔽高岑。
杭州平林漠漠日丽风飘,那雄鹰却不能翱翔云霄。梅花散发著幽香的小山,都被高山大岭层层遮掉。

坟坛冷落将军岳,梅鹤凄凉处士林。
岳坟显得多么冷落萧条,林逋的孤山也凄凉寂寥。

何似举家游旷远,风波浩荡足行吟。
还不如快投入社会激流,大风大浪中为革命吟啸!

钱王登假仍如在,伍相随波不可寻。
钱王:即钱镠(852-932),今浙江杭州人,五代时吴越国的国王。

登假:同登遐,旧称帝王的死亡为登假。伍相随波:伍相,即伍子胥(?-前484),名员,字子胥,春秋时楚国人。

平楚日和憎健翮(hé),小山香满蔽高岑(cén)。
平楚:平林。登高望远,见树木连成一片,就像平地一样。

蔽:蔽于,被遮掩。

高岑:高山。

坟坛冷落将军岳,梅鹤凄凉处士林。
坟坛:指西湖边岳飞的坟墓。

将军岳:指岳飞(1103-1142),杭州西湖畔有岳坟。处士林:处士,古时称有德才而隐居不愿做官的人,此处指林逋(967-1028)。

何似举家游旷(kuàng)远,风波浩荡足行吟。
何似:哪里比得上。

举家:全家。

游旷远:指投入轰轰烈烈的革命运动。

风波浩荡:喻指广阔的社会生活和斗争。

足:尽可。

行吟:这里是指创作活动。

首联入题,点明杭州的黑暗政治现状。残酷压迫人民的钱大王,虽然死去千年,但他的幽灵还在杭州游荡;而效忠吴国的伍子胥,却落得葬身鱼腹,尸骨不可寻的悲惨结局。这两句诗寄托史事,影射现实, “仍如在”是点睛之笔,强调指出国民政府在杭州的暴虐统治。含蓄而尖锐地提出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是在当今的“钱王”治下当顺民,还是步伍子胥后尘。这是从政治上暗示郁达夫,不要对浙江的国民政府当局抱任何幻想。

颔联从杭州的风光景色来说。“平楚日和”和“小山香满”,借对杭州幽美风景的描写,象征一种安乐、闲适的生活境界。 “憎”于“平楚日和”的“健翮”,“蔽”于“小山香满”的“高岑”,意思是说,翱翔云天,搏击风雨的雄鹰,厌恶风和日暖、平林漠漠的小天地;革命者如果陶醉在花香四溢的小山里,那就会遮蔽自己的政治视野,而不明革命的大理。鲁迅1928年去杭州时说:“至于西湖风景,虽然宜人,有吃的地方,也有玩的地方,如果流连忘返湖光山色,也会消磨人的志气的。”事隔几年,他把这一观感融进了诗句中。语重心长,严肃地提醒郁达夫:不要迷恋这样的生活环境;又热忱地鼓励郁达夫:要像“高岑”,要学“健翮”,做一个有抱负的革命者。

颈联又从杭州的名胜古迹来说。西湖畔,抗金名将岳飞,生前遭奸臣陷害,壮志未酬,死后留下一座坟坛,冷冷落落;孤山上,避世隐居的林逋,留下了梅林鹤冢,寂寞凄凉。这两句诗借两个历史人物的命运,暗示郁达夫,纵然你有爱国之心,然而国民政府当局推行的是卖国政策,你也无所作为;退一步说,若是像林逋那样结庐自守,种梅养鹤,也只是孤寂无聊地度过一生,岂是出路,对郁达夫进行又一次恳切的劝告。

尾联从正面引导。既然杭州不是久留之地,那么又该到哪里去,鲁迅明确指出:“何似举家游旷远,风波浩荡足行吟。”“足”字联结社会生活和文艺创作,形象而深刻地揭示了作家和社会关系:“风波浩荡”的生活和斗争,给作家提供充足的“行吟”的题材;也只有“风波浩荡”的生活和斗争,才足以供作家“行吟”。鲁迅希望郁达夫到辽阔广大的地方去,经受大风大浪的锻炼,汲取丰富的创作源泉,写出对人民、对社会有益的作品。篇末点题,为郁达夫指明正确的生活道路和创作道路。

qián wáng dēng jiǎ réng zài
xiàng suí xún
píng chǔ zēng jiàn
xiǎo shān xiāng mǎn gāo cén
fén tán lěng luò jiāng jūn yuè
méi liáng chù shì lín
jiā yóu kuàng yuǎn
fēng hào dàng háng yín
近现代鲁迅鲁迅

曾惊秋肃临天下,敢遣春温上笔端。


尘海苍茫沉百感,金风萧瑟走千官。


老归大泽菰蒲尽,梦坠空云齿发寒。


竦听荒鸡偏阒寂,起看星斗正阑干。

...
展开阅读全文V

曾惊秋肃临天下,敢遣春温上笔端。
我已惊骇这肃杀寒秋来临大地,怎敢违心地用笔去赞美春天的温煦呢?

尘海苍茫沉百感,金风萧瑟走千官。
我置身于广漠的人世间百感交集,在华北危急之秋大批官员竟然纷纷逃离。

老归大泽菰蒲尽,梦坠空云齿发寒。
衰年欲隐居江湖却无以生息,梦里欲上天却由云空坠落浑身寒栗。

竦听荒鸡偏阒寂,起看星斗正阑干。
倾听鸡鸣偏是寂然无声,起身望天只见星斗已呈横斜(天快亮样子)。

秋肃:秋天的肃杀之气,使草木凋零。

春温:春天的温暖。

尘海:广大的人世。

苍茫:广远迷茫。

沉百感:沉指深沉,言百感交集。

金风:秋风。

走千官:无数官员在逃跑,指国民政府的大批文武官员从河北省撤走。

菰蒲:菰、蒲,都是水草。菰蒲尽,表示老了无处可归。

空云:空中云里,高处不胜寒,所以感到齿发寒冷。

竦听:伸直身子倾听。

荒鸡:夜里啼的鸡。

阒寂:静寂。

星斗:指北斗七星。

阑干:横斜的样子。

céng jīng qiū lín tiān xià
gǎn qiǎn chūn wēn shàng duān
chén hǎi cāng máng chén bǎi gǎn
jīn fēng xiāo zǒu qiān guān
lǎo guī jìn
mèng zhuì kōng yún chǐ 齿 hán
sǒng tīng huāng piān
kàn xīng dòu zhèng lán gàn
近现代鲁迅鲁迅

煮豆燃豆萁,萁在釜下泣。 我烬你熟了,正好办教席。

煮豆燃豆萁,萁在釜下泣。
烧豆秸去煮豆子,豆秸在锅下哭泣:

我烬你熟了,正好办教席。
我被烧成灰却煮熟了你,正好去办酒席!

煮豆燃豆萁(qí),萁在釜(fǔ)下泣。
萁:豆秸。釜:锅。首两句出自曹植《七步诗》。

我烬(jìn)你熟了,正好办教席。
烬:物体燃烧后剩下的东西。此处作动词用,指燃烧成灰烬。教席:宴请教师的酒席。

首句与曹诗(指曹植《七步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全同,次句稍作改动,把“豆在釜中泣”,改为“萁在釜下泣”。这里以豆喻杨荫榆及其一伙,以“萁”喻横遭迫害的学生。对于杨荫榆这个代表着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势力的“豆”一般的人物,许广平在《欣慰的纪念·鲁迅先生与女师大事件》中一段生动的描绘:“而且那位校长,在人们的印象中就只见那系着白头绳的带子的人,穿着黑花缎的旗袍和斗篷,像一个阴影的移来移去。如果有人真个去请教时,据说又有事出去了。否则,她的卧室就在校舍的幽静的一角,学生们除了去开储藏室的门,是不会听到紧邻的她的房间的嘁嘁喳喳,低声媚笑的”。

鲁迅说是“活剥”,但整首诗完全出现了一幅前所未有的崭新境界。后两句不仅意境深厚,含意深沉,而且讽刺挖苦,跃然纸上,使整首诗“活”了起来。开头“豆”“萁”相对,接后“烬”“熟”相对;前者说明两者的关系,没有萁,豆根本不会存在;后者说明两者的利害,毁了人家,成全了自己,这就是所谓的“教育家”。鲁迅以犀利的文笔,一语戳穿了“有尊长之心”的杨荫榆者流不过是以办教育为名,而行残害学生之实。它们是中国长期以来封建社会人肉筵席上的“食人者”。

曹子建的《七步诗》讲的只是兄弟不合,毫无社会意义。汪懋祖用萁豆相煎的典故,妄图把本是杨荫榆对学生的迫害,反诬为学生逼杨荫榆,那么学生成了烧人的“萁”,杨荫榆倒成了被烧的“豆”了。这是对事实的肆意歪曲。鲁迅因此把《七步诗》改了一下,目的在为学生伸冤,但锋芒指向以杨荫榆为代表的营垒,充分表现出鲁迅“论时事不留面子,砭锢弊常取类型”的战斗精神。在《“碰壁”之后》里,鲁迅对杨荫榆借请客吃饭美其名日“解决种种重要问题”的阴谋诡诈有一段生动的描述:“我吸了两支烟,眼前也光明起来,幻出饭店里电灯的光彩,看见教育家在杯酒间谋害学生,看见杀人者于微笑后屠戮百姓。看见死尸在粪土中舞蹈,看见污秽洒满了风籁琴…”这就是杨荫榆“办教席”的实质。

全诗文白相结合,前两句用文言来写,后两句用白话,组合得妙趣横生,故虽“活剥”曹植《七步诗》,却一改原诗的严肃而悲愤的风格,而显幽默恢谐,其中又有愤激之情。

zhǔ dòu rán dòu
zài xià
jìn shú le
zhèng hǎo bàn jiāo
抒情讽刺
近现代鲁迅鲁迅

万家墨面没蒿莱,敢有歌吟动地哀。


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

万家墨面没蒿莱,敢有歌吟动地哀。
黎民百姓们像黑瘦的囚徒,流离失所于荒野,哪还敢有慷慨悲歌,引发动地的哀声。

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
我心里想的事很多、很远,连通着广大国土上的人民,从表面沉寂中,听到革命春雷的萌动。

万家墨面没蒿(hāo)莱(lái),敢有歌吟动地哀。
万家:指中国广大人民群众。墨面:墨面即面容憔悴瘦黑,气色晦暗。蒿莱:泛指野草。敢:岂敢之省语。

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
浩茫:广大之状,指想得广远。广宇:广大地域。无声:由于心事连着广阔的天地之间,故能从无声中听到人民革命的怒吼声。

首句“万家墨面没蒿莱”,用悲愤感人的笔触,描写中国人民的苦难生活。国民党的统治和日本的侵略,使无数城乡化为废墟,千家万户流离失所。“万家”言受害者之多,“墨面”状悲苦的形象;“蒿莱”形容破败荒凉的社会环境。一个“没”字,融形象与环境为一体,活画出广大人民饥寒交迫,蓬头垢面,辗转荒野,出没蔓草之中的悲惨生活画面。诗人对人民命运的深切关怀渗透于字里行间。

“敢有歌吟动地哀”,深入一层写人民精神上的哀痛和怨愤。诗言志,歌咏言,“故哀乐之心感,而歌吟之声发。”人民受深重的阶级压迫和民族压迫,必然要唱出震天动地的哀歌。但在那样的年代,却因横遭当局压抑而钳口结舌,哑了声音。一个“敢”字领出全句,又以反诘的语气抑住下文,把人民这种欲吐不能,只有把仇恨积压在心底的愤激感情,表达得十分含蓄,深沉,有力。这悲愤的诗句,燃烧着被压迫人民对反动派的深仇大恨。

前两句诗,以高度的艺术概括力,勾画出一幅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前期灾难深重而又默默无言的旧中国的悲凉图景,揭示了中国人民同帝国主义和国民党统治者的尖锐矛盾,为全诗高潮的涌起作了铺垫。

诗的第三句“心事浩茫连广字”,笔锋一转,从状写社会现实转入直抒胸怀。诗人“心事”万千,思连“广宇”,充分显示他和人民心心相印,同革命息息相通的博大胸襟;也包含着他对时局发展和革命形势的探索,对中国革命前途的殷切期待。

结句“于无声处听惊雷”,激情奔涌,雄健有力。诗人对时局发展作出马克思主义的响亮回答。“无声”与“惊雷”,辩证地写出局势的对立统一。“无声”是表面的沉默,它准确地概括了局势的一个方面——压迫越来越深,黑暗越来越浓,但郁结着人民仇恨的沉默,如同地下奔突的地火,终究要爆发出来。“惊雷”象征人民革命的风暴,抗击日本侵略的怒吼,它形象地揭示了局势的另一方面——“新的民族革命高潮的到来,中国处在新的全国大革命的前夜”。

wàn jiā miàn méi hāo lái
gǎn yǒu yín dòng āi
xīn shì hào máng lián guǎng 广
shēng chù tīng jīng léi
近现代鲁迅鲁迅

惯于长夜过春时,挈妇将雏鬓有丝。


梦里依稀慈母泪,城头变幻大王旗。


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


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

...
展开阅读全文V

惯于长夜过春时,挈妇将雏鬓有丝。
我已经习惯于在漫漫长夜里度过春天的时光,鬓发斑白了带着妻儿被迫出走。

梦里依稀慈母泪,城头变幻大王旗。
睡梦里仿佛看见慈祥的母亲正为我担忧落泪,而城头上还在变换着军阀们的各色旗号。

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
我怎忍得看着年轻的战友被敌人杀害,以愤怒的心情对着白色恐怖的刀丛写诗悼念。

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
吟诵之后俯视周围却没有写的地方(不能发表),只有那清冷如水的月光照着我这个穿黑袍的避难者。

惯于长夜过春时,挈(qiè)妇将雏(chú)鬓(bìn)有丝。
惯:含有司空见惯之意。长夜:漫长的黑夜,比喻国民党统治下的黑暗岁月。挈:是同义词,均有提携、带领的意思。妇:指鲁迅夫人许广平。雏:指鲁迅的幼儿周海婴。当时,海婴还只有一岁零三个月,故称“雏”。鬓有丝:指两鬓斑自。

梦里依稀慈母泪,城头变幻大王旗。
慈母:泛指当时受迫害的革命者的母亲。城头:指南京。变幻:指国民党军阀间的勾心斗角,长期混战,使政局动荡不安。

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
忍看:原作“眼看”,后在录入《为了忘却的纪念》时改成“忍看”。朋辈:即朋友,战友,指被害的柔石等五位左翼青年作家。刀丛:比喻国民党的迫害政策。原作“刀边”,后在录入《为了忘却的纪念》时改成“刀丛”。

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zī)衣。
无写处:含有无地可写,无处可发表之意,形容极度悲愤。缁衣:即黑色的衣服。

全诗以“长夜”为背景,以“爱憎”为线索,巧妙而严谨地把“长夜”中发生的一系列事件编织在一起,展示了一幅旧中国的“长夜”画。

首联写“长夜”气氛下,作者全家的艰难处境。一个“惯”字串起两句,既概写了作者长期辗转的战斗生涯,又揭露了国民党的凶残本质,并体现了作者对敌人的极度蔑视与愤恨之情。

颔联写“长夜”气氛下,人民的深重苦难。一个“变”字,成为该联的枢纽。既概括了千千万万的人民群众所遭受的苦难生活,又揭示了造成这种苦难的根本原因。

颈联写“长夜”气氛下,作者积郁在胸的万丈怒火。一个“怒”字,把作者的思想感情推向高峰。既表达了作者对死难者的深切哀思,又激发了作者面对敌人的刀丛剑树而进行殊死搏斗的战斗豪情。

尾联写“长夜”气氛下,作者的愤慨之情。一个“照”字,寓意深刻。尽管旧中国长夜漫漫,但可告慰死难的烈士,明媚的“春光”总有一天会照耀着祖国的大地。这一联有着浓烈的艺术魅力,拓展了无限遐思,余味无穷。

全诗构思严密,意境深沉,语言凝炼,用词精当,真切感人。

guàn zhǎng guò chūn shí
qiè jiāng chú bìn yǒu
mèng lèi
chéng tóu biàn huàn wáng
rěn kàn péng bèi chéng xīn guǐ
xiàng dāo cóng xiǎo shī
yín méi xiě chù
yuè guāng shuǐ zhào
近现代鲁迅鲁迅

很多的梦,趁黄昏起哄。 前梦才挤却大前梦时,后梦又赶走了前梦。 去的前梦黑如墨,在的后梦墨一般黑; 去的在的仿佛都说,「看我真好颜色。」 颜色许好,暗里不如; 而且不知...

展开阅读全文V
hěn duō de mèng
chèn huáng hūn hǒng
qián mèng cái què qián mèng shí
hòu mèng yòu gǎn zǒu le qián mèng
de qián mèng hēi
zài de hòu mèng bān hēi
de zài de fǎng 仿 dōu shuō
kàn zhēn hǎo yán
yán hǎo
àn
ér qiě zhī dào
shuō huà de shì shuí
àn
shēn tóu tòng
lái lái
míng bái de mèng
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 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
热门搜索:女明星惊艳写真照明星脸未满20岁的男明星明星排行榜全部百度明星人气榜
櫻花の島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