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遇十二首(其四)

作者:张九龄      朝代:
感遇十二首(其四)原文

孤鸿海上来,池潢不敢顾。


侧见双翠鸟,巢在三珠树。


矫矫珍木巅,得无金丸惧?


美服患人指,高明逼神恶?


今我游冥冥,弋者何所慕!

感遇十二首(其四)拼音解读
hóng 鸿 hǎi shàng lái
chí huáng gǎn
jiàn shuāng cuì niǎo
cháo zài sān zhū shù
jiǎo jiǎo zhēn diān
jīn wán
měi huàn rén zhǐ
gāo míng shén è
jīn yóu míng míng
zhě suǒ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孤鸿海上来,池潢不敢顾。
孤傲的鸿雁自海上而来,连皇城都不敢看。

侧见双翠鸟,巢在三珠树。
侧目见到了两只华丽的翠鸟,在华美的三珠树上栖息。

矫矫珍木巅,得无金丸惧?
珍贵之木的高处啊,难道不怕猎人的金弹丸?

美服患人指,高明逼神恶。
修美的品德将担心他人的嫉妒与打压,高明之位会让神鬼都深感厌恶。

今我游冥冥,弋者何所慕!
今日的我翱翔于天际,那些猎取者将无法猎取。

孤鸿海上来,池潢(huáng)不敢顾。
鸿:雁类的泛称。池潢:池塘,积水池,护城河,代指朝廷。

侧见双翠鸟,巢(cháo)在三珠树。
双翠鸟:即翡翠鸟。三珠树:神话传说中的宝树。

矫矫珍木巅(diān),得无金丸惧?
矫矫:超然出众的样子。得无:表反问语气、岂不、能不。金丸:弹弓的子弹。

美服患人指,高明逼神恶。
患:怕,忧虑。高明:指地位官职尊贵的人。恶:忌妒,厌恶。

今我游冥(míng)冥,弋者何所慕!
冥冥:高远的天空。弋者:猎鸟的人。慕:想猎取鸟的欲望。

显然,诗中暗寓的是作者自己的遭际与感受。孤鸿是自喻,而双翠鸟则指在朝中窃据高位的李林甫、牛仙客之流。全诗以孤鸿的口气,写出了诗人的政治生活中所受到的不公正待遇和高逸的情怀。

全诗共十句,可分为两层。前四句为第一层,借孤鸿所见,描写双翠鸟盛气凌人、得意忘形的神态;前两句很耐人寻味,经历过大海上的惊涛骇浪的孤鸿,对对一条小小的护城河却不敢顾,说明人世(特别是朝廷)的险恶远远超过了自然界的险恶。而在这孤鸿“不敢顾”的地方有一双小小的翡翠鸟却竟在珍贵的三珠树上营巢,高高在上,气势熏天。“侧见”有两重意义,一是说明翡翠鸟盛气凌人,不可一世,令人侧目而视;二是说纵然翡翠鸟悲气焰嚣张,但孤鸿对之却不屑正视,由此,也就引发出第二层,即第五句以下的六句。前两句从翡翠鸟骄横情态,想到它们会招致的后果提出问题,这是一个反问。翡翠鸟站立在珍木之颠,窃据高位,飞扬跋扈,难道就不怕别人难以容忍吗?不怕从背后打来的致命的金弹吗?接着平静地指出了一条耐人寻味的生活哲理:“美服患人指,高明逼神恶。”物极必反,地位与权势在官场中愈显赫,也就愈易成为别人猎取的目标,覆灭的日子也就愈近。正因如此,诗中这只孤独的鸿雁,并不艳慕翠鸟一时的荣耀,也不怨恨自己的一时失意,这就引发了最后两句,孤鸿自己决心高举苍冥,翱翔云中,让那些“弋者”的欲望无法得逞。这里所暗寓的是诗人不羡慕荣贵,澹泊名利和决意隐退的情怀,同时也进一步衬托出了翠鸟多代表的小人们狭隘、浅薄的品行。第二层写出了孤鸿的感受。

在描写中,作者始终注意从对比的角度去表现孤鸿与翠鸟的境况。孤雁之于翠鸟,一独一双,一大一小,一质朴一华艳,一方来自浩瀚大海,一方守者小小池潢。然而,小巧的翠鸟却是高高在上,统领要地。“三珠树”,是神仙世界的珍木,它们“巢居”于上,可谓显贵之至。与此相反,硕大的鸿雁对双翠鸟只能“侧见”,甚至“不敢顾”那暗指朝廷的“池潢”,可知其处境的低微与险恶,更反衬出了翠鸟们不可一世的气焰。真可谓黄钟毁弃,瓦釜雷鸣。

此诗本是借自然界的禽鸟寄寓作者的境遇与感慨,但由于作品巧妙地选用了鸿雁与翠鸟的形象、成功地写出了它们的特点,使得作品的意义远远超出了寓意本身,反映了一种普遍性的社会现象和生活哲理。

背诵

相关翻译

写翻译

相关赏析

写赏析

感遇十二首(其四)赏析

  这是一首寓言诗,大约是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李林甫、牛仙客执政后,诗人被贬为荆州刺史时所写。诗中以孤鸿自喻,以双翠鸟喻其政敌李林甫、牛仙客,说明一种哲理,同时也隐寓自己的身世之感。二年后诗人就去…展开

这首诗中暗寓的是作者自己的遭际与感受,孤鸿是自喻,而双翠鸟则指在朝中窃据高位的李林甫、牛仙客之流。全诗以孤鸿的口气,写出了诗人的政治生活中所受到的不公正待遇和高逸的情怀。全诗共十句,可分为两层。

前四句为第一层,借孤鸿所见,描写双翠鸟盛气凌人、得意忘形的神态;前两句很耐人寻味,经历过大海上的惊涛骇浪的孤鸿,对对一条小小的护城河却不敢顾,说明人世(特别是朝廷)的险恶远远超过了自然界的险恶。而在这孤鸿“不敢顾”的地方有一双小小的翡翠鸟却竟在珍贵的三珠树上营巢,高高在上,气势熏天。“侧见”有两重意义,一是说明翡翠鸟盛气凌人,不可一世,令人侧目而视。是说纵然翡翠鸟悲气焰嚣张,但孤鸿对之却不屑正视。

后六句为第二层,前两句从翡翠鸟骄横情态,想到它们会招致的后果提出问题,这是一个反问。翡翠鸟站立在珍木之颠,窃据高位,飞扬跋扈,难道就不怕别人难以容忍吗?不怕从背后打来的致命的金弹吗?接着平静地指出了一条耐人寻味的生活哲理:“美服患人指,高明逼神恶。”物极必反,地位与权势在官场中愈显赫,也就愈易成为别人猎取的目标,覆灭的日子也就愈近。正因如此,诗中这只孤独的鸿雁,并不艳慕翠鸟一时的荣耀,也不怨恨自己的一时失意,这就引发了最后两句,孤鸿自己决心高举苍冥,翱翔云中,让那些“弋者”的欲望无法得逞。这里所暗寓的是诗人不羡慕荣贵,澹泊名利和决意隐退的情怀,同时也进一步衬托出了翠鸟多代表的小人们狭隘、浅薄的品行。第二层写出了孤鸿的感受。

在描写中,作者始终注意从对比的角度去表现孤鸿与翠鸟的境况。孤雁之于翠鸟,一独一双,一大一小,一质朴一华艳,一方来自浩瀚大海,一方守者小小池潢。然而,小巧的翠鸟却是高高在上,统领要地。“三珠树”,是神仙世界的珍木,它们“巢居”于上,可谓显贵之至。与此相反,硕大的鸿雁对双翠鸟只能“侧见”,甚至“不敢顾”那暗指朝廷的“池潢”,可知其处境的低微与险恶,更反衬出了翠鸟们不可一世的气焰。真可谓黄钟毁弃,瓦釜雷鸣。

此诗本是借自然界的禽鸟寄寓作者的境遇与感慨,但由于作品巧妙地选用了鸿雁与翠鸟的形象、成功地写出了它们的特点,使得作品的意义远远超出了寓意本身,反映了一种普遍性的社会现象和生活哲理。

折叠

创作背景

唐玄宗开元二十五年(737年),张九龄由尚书丞相贬为荆州长史。晚年遭馋毁,忠而被贬,“每读韩非《孤愤》,涕泣沾襟”(徐浩《张公神道碑》),遂作《感遇十二首》。

作者介绍

张九龄 张九龄 张九龄(678—740),唐朝大臣。字子寿,一名博物,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人,景龙(唐中宗年号,707—710)初年进士。唐玄宗时历官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中书令,是唐朝有名的贤相。公元736年(开元二十四年)为李林甫所谮,罢相。其《感遇诗》以格调刚健著称,有《曲江集》。…详情

感遇十二首(其四)原文,感遇十二首(其四)翻译,感遇十二首(其四)赏析,感遇十二首(其四)阅读答案,出自张九龄的作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swen.cn/poetry/2903.html

诗词类别

张九龄的诗词

古文典籍

热门名句

热门成语

热门搜索:明星潜皇规则鞠婧祎明星图片男迅雷破解版2020迅雷ios版下载beta中国明星大全男明星名字真实姓名娱乐圈有多脏真实案例娱乐圈公认第一美女迅雷下载隐藏ip
櫻花の島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