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四气

朝代: 作者:雍裕之

春禽犹竞啭,夏木忽交阴。稍觉秋山远,俄惊冬霰深。
chūn qín yóu jìng zhuàn
xià jiāo yīn
shāo jiào qiū shān yuǎn
é jīng dōng xiàn shēn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作者介绍
雍裕之
雍裕之,唐朝人(约公元八一三年前后在世)字不详,蜀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唐宪宗元和中前后在世。有诗名。工乐府,极有情致。贞元后,数举进士不...详情
相关作品

枫岸月斜明,猿啼旅梦惊。愁多肠易断,不待第三声。
fēng àn yuè xié míng
yuán mèng jīng
chóu duō cháng duàn
dài sān shēng

八树拂丹霄,四时青不凋。秋风何处起,先袅最长条。
shù dān xiāo
shí qīng diāo
qiū fēng chù
xiān niǎo zuì zhǎng tiáo

袅袅古堤边,青青一树烟。 若为丝不断,留取系郎船。

袅袅古堤边,青青一树烟。
古堤旁江柳袅袅,青青的细柳枝如青烟般铺开。

若为丝不断,留取系郎船。 
若想要这些枝叶不被折断,应该把郎君出远门的船儿系好留下。

(niǎo)袅古堤(dī)边,青青一树烟。
袅袅:形容垂柳随风摆动时的样子。

若为丝不断,留取系郎船。 
若为:倘若。

古人常借咏柳以赋别,这首诗也没有脱离离情的旧旨,但构思新颖,想象奇特而又切合情景。

诗的一、二句,寥寥几笔,绘出了一幅美丽的古堤春柳图。古堤两旁,垂柳成行,晴光照耀,通体苍翠,蓊蓊郁郁,袅袅婷婷,远远望去,恰似一缕缕烟霞在飘舞。“袅袅”、“青青”,连用两个叠字,一写江边柳的轻柔婀娜之态,一写其葱茏苍翠的颜色,洗炼而鲜明。前人多以“翠柳如烟”、“杨柳含烟”、“含烟惹雾”等来形容柳的轻盈和春的秾丽,这里径直用“一树烟”来称呼柳树,想象奇特,造语新颖。只此三字,便勾出了柳条婆娑袅娜之状,烘托出春光的绮丽明媚,并为下面写离情作了反衬。

三、四两句直接写离情。咏柳惜别,诗人们一般都从折枝相赠上着想,如“伤见路旁杨柳春,一重折尽一重新。今年还折去年处,不送去年离别人”(施肩吾《折杨柳》);“曾栽杨柳江南岸,一别江南两度春。遥忆青青江岸上,不知攀折是何人”(白居易《忆江柳》)等等。雍裕之却不屑作这种别人用过的诗句,而从折枝上翻出新意。“若为丝不断,留取系郎船”,诗人笔下的女主人公不仅没有折柳赠别,倒希望柳丝绵绵不断,以便把情人的船儿系住,永不分离。这一方面是想得奇,说出了别人没有说过的语句,把惜别这种抽象的感情表现得十分具体、深刻而不一般化;同时,这种想象又是很自然的,切合江边柳这一特定情景。大江中,船只来往如梭;堤岸上,烟柳丝丝弄碧;柳荫下画船待发,枝枝柔条正拂在那行舟上。景以情合,情因景生,此时此刻,萌发出“系郎船”的天真幻想,合情合理,自然可信。这里没有一个“别”字“愁”字,但痴情到要用柳条儿系住郎船,则离愁之重,别恨之深,已经不言而喻了。这里也没有一个“江”字、“柳”字,而江边柳“远映征帆近拂堤”(温庭筠《杨柳枝》)的独特形象,也是鲜明如画。至此,“古堤边”三字才有了着落,全诗也浑然一体了。

中唐戴叔伦写过一首《堤上柳》:“垂柳万条丝,春来织别离。行人攀折处,是妾断肠时。”由“丝”而联想到“织”,颇为新颖,但后两句却未能由此加以生发,而落入了窠臼;它没有写出堤上柳与别处柳的不同之处,如果把题目换成路边柳、楼头柳也一样适用。其原因在于诗人的描写,脱离了彼时彼地的特定情境。两相比较,雍裕之的这首《江边柳》匠心独运、高出一筹。

niǎo niǎo biān
qīng qīng shù yān
ruò wéi duàn
liú láng chuán
咏柳赋别

尝闻秦地西风雨,为问西风早晚回。


白发老农如鹤立,麦场高处望云开。

尝闻秦地西风雨,为问西风早晚回。
曾经听说秦地刮起西风就会下雨,因此询问那西风你什么时候回去呀?

白发老农如鹤立,麦场高处望云开。
头发花白的老农好似仙鹤,久久站立在麦场的高处,盼望着乌云散去、太阳重现。

尝(cháng)闻秦地西风雨,为问西风早晚回。
尝:曾经。闻:听见,听说。鹤:仙鹤。望:盼望。云开:乌云散去。

白发老农如鹤立,麦场高处望云开。

诗中描写的场景是,正当农民打麦晒场的时候,忽然变了风云。一时风声紧,雨意浓。秦地(今陕西一带)西风则雨,大约出自当时的农谚。这样的农谚与天气变化有关。“尝闻”二字,写人们对天气变化的关切。这样,开篇一反绝句平直叙起的常法,入手就造成紧迫感,有烘托气氛的作用。

“尝闻秦地西风雨,为问西风早晚回?”这首小诗的前两句是说,曾经听说秦地(今陕西一带)刮起西风就会下雨,西风啊,你什么时候回去啊?正当打麦晒场的时候,忽然变了风云。一时风声紧,雨意浓。秦地(今陕西一带)西风则雨,大约出自当时的农谚。提起这样的农谚,显然与眼前天气变化有关。“尝闻”二字,写出人们对于天气变化的关切。这样,开篇一反绝句平直叙起的常法,入手就造成紧迫感,有烘托气氛的作用。在这个节骨眼上,天气的好坏关系到一年的收成。一场大雨,将会使多少人家的希望化作泡影。所以诗人恳切的默祷苍天不要下雨。这层意思在诗中没有直说,而用了形象化的语言,赋西风以人格,盼其早早归去,仿佛它操有予夺之权柄似的。“为问西风早晚回?”“早晚回”,即“何时回”。这怯生生的一问,显示农耕社会中农民对上天的敬畏,表现的心情是焦灼的。

“白发老翁如鹤立,麦场高处望云开。”小诗的后两句是说,头发花白的老农久久站立在麦场的高处,盼望着乌云散去,太阳重现。

后两句是从生活中直接选取一个动人的形象来描绘,给人以深刻的印象。首先,选取白发老农最有代表性,这样的人物德高望重,富有社会经验和生活经验,他们默默的为社会创造财富,饱经磨难与打击,经常挣扎在死亡线上,却顽强地生活着,永不绝望。其次,“如鹤立”三字描绘“望云开”的姿态极富表现力。“如鹤”的比喻,自然与白发有关,“鹤立”的姿态给人一种持久、执著的感觉。这一形体姿态,能恰当地表现出人物的内心活动。最后是“麦场高处”这一背景细节处理对突出人物形象起了不容忽视的作用。“麦场”,对于季节和“农家望晴”的原因是极形象的说明。而“高处”,对于老人“望云开”的迫切心情则更是具体微妙的一个暗示。通过近乎绘画语言来表述,较之直接的叙写,尤为含蓄,有力透纸背之感。通过这一“望”,可以使人联想到农家一年半载的辛勤,想到白居易《观刈麦》所描写过的那种劳动场景。

这首诗选取收割时节西风已至大雨将来时的一个农家生活片断,集中刻画一个老农望云的情节,通过这一“望”,可以使读者联想到农家一年半载的辛勤,如同白居易《观刈麦》所描写过的那种劳动情景;也可以使读者想到嗷嗷待哺的农家儿孙和等着收割者的无情的“收租院”等等,诗的潜在含义是很深的。由于七言绝句体裁较小,意象必须集中,必须使读者窥斑见豹。此诗不同于《观刈麦》的铺陈抒写手法,只集中写一“望”字,也是“体实施之”的缘故。

这首诗对农民有同情,但没有同情的话;对农民有歌颂,但也没有歌颂的话。诗人由衷的同情与歌颂尽在不言之中了。

cháng wén qín 西 fēng
wéi wèn 西 fēng zǎo wǎn huí
bái lǎo nóng
mài chǎng gāo chù wàng yún kāi
农民写人

壶中冰始结,盘上露初圆。何意瑶池雪,欲夺鹤毛鲜。
道士牛已至,仙家鸟亦来。骨为神不朽,眼向故人开。
劳鲂莲渚内,汗马火旂间。平生血诚尽,不独左轮殷。
已见池尽...
展开阅读全文V
zhōng bīng shǐ jié
pán shàng chū yuán
yáo chí xuě
duó máo xiān
dào shì niú zhì
xiān jiā niǎo lái
wéi shén xiǔ
yǎn xiàng rén kāi
láo fáng lián zhǔ nèi
hàn huǒ jiān
píng shēng xuè chéng jìn
zuǒ lún yīn
jiàn chí jìn
shuí yán qián
shēn ēn wèi bào
diāo qiú xián

蚊眉自可托,蜗角岂劳争。欲效丝毫力,谁知蝼蚁诚。
wén méi tuō
jiǎo láo zhēng
xiào háo
shuí zhī lóu chéng

雨绝苍苔地,月斜青草阶。蛩鸣谁不怨,况是正离怀。
jué cāng tái
yuè xié qīng cǎo jiē
qióng míng shuí yuàn
kuàng shì zhèng huái 怀

那言柳乱垂,尽日任风吹。欲识千条恨,和烟折一枝。
yán liǔ luàn chuí
jìn rèn fēng chuī
shí qiān tiáo hèn
yān shé zhī

敢竞桃李色,自呈刀尺功。蝶犹迷剪翠,人岂辨裁红。
gǎn jìng táo
chéng dāo chǐ gōng
dié yóu jiǎn cuì
rén biàn cái hóng

倾心曾向日,在手幸摇风。羡尔逢提握,知名自谢公。
qīng xīn céng xiàng
zài shǒu xìng yáo fēng
xiàn ěr féng
zhī míng xiè gōng
更多关于雍裕之的古诗>>
春禽犹竞啭,夏木忽交阴。稍觉秋山远,俄惊冬霰深。
热门搜索:所有明星名字大全明星排名大全bt链接磁力下载迅雷种子下载公众号迅雷极速版手机下载
櫻花の島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