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步洪二首(其一)

作者:苏轼      朝代:北宋
百步洪二首(其一)原文

长洪斗落生跳波,轻舟南下如投梭。
水师绝叫凫雁起,乱石一线争磋磨。
有如兔走鹰隼落,骏马下注千丈坡。
断弦离柱箭脱手,飞电过隙珠翻荷。
四山眩转风掠耳,但见流沫生千涡。
险中得乐虽一快,何异水伯夸秋河。
我生乘化日夜逝,坐觉一念逾新罗。
纷纷争夺醉梦里,岂信荆棘埋铜驼。
觉来俯仰失千劫,回视此水殊委蛇。
君看岸边苍石上,古来篙眼如蜂窠。
但应此心无所住,造物虽驶如余何。
回船上马各归去,多言譊譊师所呵。

百步洪二首(其一)拼音解读
zhǎng hóng dòu luò shēng tiào
qīng zhōu nán xià tóu suō
shuǐ shī jué jiào yàn
luàn shí xiàn 线 zhēng cuō
yǒu zǒu yīng sǔn luò
jùn xià zhù qiān zhàng
duàn xián zhù jiàn tuō shǒu
fēi diàn guò zhū fān
shān xuàn zhuǎn fēng luě ěr
dàn jiàn liú shēng qiān
xiǎn zhōng suī kuài
shuǐ kuā qiū
shēng chéng huà shì
zuò jiào niàn xīn luó
fēn fēn zhēng duó zuì mèng
xìn jīng mái tóng tuó
jiào lái yǎng shī qiān jié
huí shì shuǐ shū wěi shé
jūn kàn àn biān cāng shí shàng
lái gāo yǎn fēng
dàn yīng xīn suǒ zhù
zào suī shǐ
huí chuán shàng guī
duō yán náo náo shī suǒ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长洪斗落生跳波,轻舟南下如投梭。
长洪陡然下落,湍急的水流翻腾着涛波,南去的轻舟顺水直下,宛如投岀的小小织梭。

水师绝叫凫雁起,乱石一线争磋磨。
船夫尖声呼叫,野鸭四散惊飞,一线窄缝中,小舟擦着乱石争先驶过。

有如兔走鹰隼落,骏马下注千丈坡。
迅急的水流像是狡免奔跑,像是鹞鹰从高空直落,又像骏马腾跃来自那千丈高坡。

断弦离柱箭脱手,飞电过隙珠翻荷。
水中小舟像琴弦忽地崩离弦柱又像羽箭从手中飞快射出,像电光从缝隙中一闪而过,又像荷叶上一下翻的露颗。

四山眩转风掠耳,但见流沫生千涡。
四面青山令人眼花,惊风从耳边嗖嗖地掠过,又见水中飞沫流转,形成千百个小小漩涡。

险中得乐虽一快,何异水伯夸秋河。
得到这种冒险的乐趣固然很有快感,但也跟河伯自夸秋水差不太多。

我生乘化日夜逝,坐觉一念逾新罗。
我此生命运任随自然流转,世间万事也如日夜逝去的水波,却感到意念可以在瞬间自由地越过遥远的国度新罗。

纷纷争夺醉梦里,岂信荆棘埋铜驼。
人们纷纷你争我夺,全都在醉中梦里何尝过,哪儿肯相信荆棘丛中会埋没曾在言门站立的铜驼。

觉来俯仰失千劫,回视此水殊委蛇。
觉悟后俯仰之间已失去太多岁月,回望百步洪却始终宛曲从地流着。

君看岸边苍石上,古来篙眼如蜂窠。
请看岸边青苍的岩石,古来留下的篙眼多如蜂窝。

但应此心无所住,造物虽驶如余何。
只要此心不去把外物苦苦追索,时光流逝洪涛汹涌也对我无可柰何。

回船上马各归去,多言譊譊师所呵。
我们还是回船上马各自归去,怕被参寥师斥责人过于啰嗦。

斗落:即陡落。形容水势湍急。投梭:形容舟行之快,如织布之梭,一闪而过。

水师:船工。绝叫:狂叫。凫雁:野鸭子。

隼:一种猛禽。

下注:水向下急流。

断弦离柱:柱是乐器上调弦用的木把,使劲旋转,使弦绷得太紧,就会断掉,在那一瞬间,弦很快地离开柱。

飞电过隙:飞逝的闪电很快地掠过隙缝。珠翻荷:猛一掀起荷叶,上面的水珠急遽落下。

乘化:顺应自然。

劫:“劫波”或“劫簸”的简称。

委蛇:从容的样子。

无所住:出自《金刚经》,“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意思是不让心识活动停留在特定的对象和内容上,不把特定的对象看成是真的,一成不变的。

譊譊:争辩,引申为说个不停,喧闹嘈杂。师:参寥。呵:责怪。

 

背诵

相关翻译

写翻译

相关赏析

写赏析

百步洪二首(其一)

展开

此诗联用比喻,有的一句两比,都是形容小舟在急流中的疾驶,曲尽险中得乐之致。一波数折,却又气脉紧密,不见牵制之迹。

开头四句写长洪为乱石所阻激,陡起猛落,急湍跳荡。舟行其间,就像投掷梭子一样,就连经常驾船的熟练水手,也会大声叫唤,甚至水边的野鸭,也都惊飞起来。一线急流,和乱石互相磋磨,发出撞击的声响。

后四句连用妙喻,形容这水波有如狡兔的疾走,鹰隼的猛落,如骏马奔下千丈的险坡,这轻舟如断弦离柱,如飞箭脱手,如飞电之过隙,如荷叶上跳跃的水珠,光怪离奇,势难控制。前两句写水波的猛势,后两句写船在波涛上动荡的情景,有声有势,渲染入神。

接着以“四山眩转”等四句写船上乘客此时的感受,人们处于轻舟之中,仿佛四面的山峰都在旋转。急风掠过耳边,使人心动神驰。所见的是流沫飞逝,百漩千涡。在这奇险当中,虽说精神为之一快,却料想不到凭着秋水之涨,江水竟然有如此的威力。“崄中”两句,总结形容水势的前文,转而开展纵谈哲理的后半,是承上启下之笔。

“我生”以下六句,是由序文中所说人生会晤无常所引起的感慨。首两句是说:人生在世,生命是随着时光的推移而流逝的,好比逝水一样,在不舍昼夜地流逝着。但人的意念,却可以任意驰骋,能不为空间时间所限制,一转念的瞬息之间,就可以越过辽远的新罗。意志倒是可以由人们自己掌握,不为造物所主宰。“纷纷争夺”两句感叹说:人们在世间,不少人只知道争权夺利,好似处在醉梦里一般。然而世事沧桑,变化极快。谁能相信洛阳宫门前的铜驼,竟会埋没在荆棘里面呢?这种世事变化的反复,看起来比洪水的奔流还要快些,可谁又能理解呢?后两句“觉来俯仰失千劫,回视此水殊委蛇”,是说觉悟过来,俯仰之间,便像已经越过了千种劫波,就是说失去了许多光阴。再回头看看流水,则依然盘曲如故。就以百步洪而言,也还是安闲自得的。以上六句是作者对生命、意念和世事的看法,杂揉了佛家道家的思想。

“君看”以下四句,是就行舟洪中的人说的。先说,古人在这百步洪里,也留下了不少遗迹,但是其人早已不复存在,只有岸边的苍石上,还留有蜂巢一般的篙眼。然后说,但如能此心无所住著,自己的思想能够旷达,即便自然界运行得再快,也与他无妨。

结尾两句“回船上马各归去,多言譊譊师所呵。”总束前文,悠然而止,表明关于人生的哲理,前面已经说了个梗概,至此,各人都该离船上马转向归途了。再多说多辩,参寥禅师是会呵责人们的。诗的这一大段,总起来讲,是解说人生有限,宇宙无穷,人应超脱旷达,不为外物所奴役的道理。诗的结尾,非常幽默,足以显示诗人笔之所至、无所不适的超迈风格。

综观全诗,前半写景,有滩陡涡旋,一波三折之势。后半谈哲理,极飘逸超脱、不为事物限制之妙。苏轼诗风格上的一大特色是比喻的丰富、新鲜和贴切,在这首诗中写洪波湍急,在四句中连用七种比喻,各极其态,各逞其妍,笔墨淋漓恣肆,蔚为壮观,千古罕见。谈哲理部分,参入佛家思想,运以庄子文笔,启示人们应掌握自己的意念,力求超越时空的局限,以开脱胸襟求得自由。虽混杂了一些佛、道的消极因素,但从述真、乐观,不受环境支配这些方面来说,又具有积极的一面。

折叠

创作背景

百步洪在徐州东南二里。悬流湍急,乱石激涛,最为壮观,今已不存。根据诗序可知,宋神宗元丰元年(1078年)秋,苏轼在徐州知州任上,曾与诗僧参寥子同放舟游于此,写下这两首诗。

作者介绍

苏轼 苏轼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详情

百步洪二首(其一)原文,百步洪二首(其一)翻译,百步洪二首(其一)赏析,百步洪二首(其一)阅读答案,出自苏轼的作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swen.cn/poetry/627494524.html

诗词类别

苏轼的诗词

古文典籍

热门名句

热门成语

热门搜索:bt岛 种子搜索引擎2046未删减版手机在线观看女明星人气排行榜2021李宗㟨全集未删减版迅雷极速版手机下载BT鹦鹉磁力
櫻花の島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