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西斋书事

作者:司马光      朝代:北宋
夏日西斋书事原文

榴花映叶未全开,槐影沉沉雨势来。
小院地偏人不到,满庭鸟迹印苍苔。

夏日西斋书事拼音解读
liú huā yìng wèi quán kāi
huái yǐng chén chén shì lái
xiǎo yuàn piān rén dào
mǎn tíng niǎo yìn cāng tái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榴花映叶未全开,槐影沉沉雨势来。
掩映在石榴叶中的花苞还没有完全开放。槐树的枝叶投下浓密的树影,好像山雨欲来的架势。

小院地偏人不到,满庭鸟迹印苍苔。
小院地处偏僻,几乎没有人到来。庭院里的青苔上印满了鸟的爪印。

斋:书房。

书事:记事。

榴花映叶:石榴树的花与叶相互映衬。榴花开在五月,满树都是花朵,花期较长。

沉沉:茂盛貌。

势:比喻槐树叶子浓密。树叶形成沉重的碧绿色,好像下雨的样子。

鸟迹:鸟的爪印。

苍苔:青苔。。

背诵
抒情夏天

相关翻译

写翻译

相关赏析

写赏析

夏日西斋书事

展开

这首诗随笔抒写闲居所见,有一种幽寂淡远的兴致。

开头两句写庭院夏景,以细致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幽静清美的夏日图画。首句写榴花掩映于绿叶之中欲开未开,红绿相间,或隐或现,富有蓬勃的朝气。欲绽还羞的石榴花与浓绿的叶子相互映衬、相得益彰。次句写槐树叶子浓密,似乎是浓云密布风雨欲来的架势,树影投地,显得昏暗沉沉。“槐影沉沉”表面上是写景,实际上是写心,所以作者用了“沉沉”来描述。从这样的景物描写中,隐约透露出作者郁闷的心情。后两句写庭院的幽寂荒僻。第三句有一个明显的转折,说西斋小院地处偏僻,人迹罕至。由此自然引出末句的结果——“满庭鸟迹印苍苔”。因为小院人迹罕至,所以里面处处是青苔,上面布满了飞鸟栖息时留下的指爪痕迹。后两句与韩愈《题榴花》中的“可怜此地无车马,颠倒青苔落绛英”有些类似,不同的是韩诗意境清新明媚却含有不平之气,而司马光的诗则具有淡然无所凑泊的闲适意味。

这首诗在写景上是颇为成功的,尤其是第四句,通过鸟迹满园的衬托,把夏日小院的幽静意境活画出来了,其手法与南朝诗人王籍的名句“鸟鸣山更幽”有异曲同工之妙。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此诗虽然全是写景,但在字里行间又流露了浓厚的惆怅之情。独乐园位于洛阳尊贤坊北国子监侧,并非偏僻之地。诗中“小院地偏”云云,并非实写。司马光所说的“地偏”,一则意指自己远离朝廷,淡于荣利;二则是说他不居枢要之后,宾客云散,门庭冷落。所以,这首诗表面上写的是幽静之景,实际上却饱含着拂郁之情。它的妙处在于,诗人的情感完全是通过写景自然地流露出来的,寓意深沉而不露形迹,比那些剑拔弩张的诗更耐人回味。这首小诗并不是简单的随兴消遣的写景之作,在寂寥而又压抑的环境描写中,充满了诗人在政治上失意之后的怨恨情绪,内心孤独抑郁的悲哀,以及对门庭冷落,世态炎凉的叹息。委婉含蓄的表现手法,扩大了诗歌的蕴含。

折叠

创作背景

该诗是司马光辞官后居洛阳时所作。宋神宗熙宁四年(1071),司马光因反对王安石变法而退居洛阳,开始了长达15年的闲居生活。熙宁六年(1073),他买地二十亩,建成了“极卑小”的“独乐园”。园名“独乐”,流露了司马光坚持自己的政见、不愿随波逐流的心情。这首《夏日西斋书事》即作于其时。

作者介绍

司马光 司马光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号迂夫,晚号迂叟,陕州夏县(今属山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宝元元年(1038)进士,签判武成军,累迁大理寺丞、起居舍人。仁宗末年任天章阁待制兼侍之中知谏院。神宗初,官翰林学士、御史中丞。反对与王安石变法,出知永兴军,判西京御史台。后闲居洛阳,专修《资治通鉴》。哲宗立,拜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在相位八月而卒,年六十八,赠…详情

夏日西斋书事原文,夏日西斋书事翻译,夏日西斋书事赏析,夏日西斋书事阅读答案,出自司马光的作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swen.cn/poetry/627501350.html

诗词类别

司马光的诗词

古文典籍

热门名句

热门成语

热门搜索:百度明星人气榜明星海报图片全部明星的名字世界公认颜值最高的女明星迅雷种子搜索器安卓版迅雷下载下载下载迅雷软件下载官网下载迅雷下载安装BT蚂蚁磁力天堂
櫻花の島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