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东西门行

作者:曹操      朝代:东汉
却东西门行原文

鸿雁出塞北,乃在无人乡。


举翅万馀里,行止自成行。


冬节食南稻,春日复北翔。


田中有转蓬,随风远飘扬。


长与故根绝,万岁不相当。


奈何此征夫,安得驱四方!


戎马不解鞍,铠甲不离傍。


冉冉老将至,何时返故乡?


神龙藏深泉,猛兽步高冈。


狐死归首丘,故乡安可忘!

却东西门行拼音解读
hóng 鸿 yàn chū sāi běi
nǎi zài rén xiāng
chì wàn
háng zhǐ chéng háng
dōng jiē shí nán dào
chūn běi xiáng
tián zhōng yǒu zhuǎn péng
suí fēng yuǎn piāo yáng
zhǎng gēn jué
wàn suì xiàng dāng
nài zhēng
ān fāng
róng jiě ān
kǎi jiǎ bàng
rǎn rǎn lǎo jiāng zhì
shí fǎn xiāng
shén lóng cáng shēn quán
měng shòu gāo gāng
guī shǒu qiū
xiāng ān wàng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鸿雁出塞北,乃在无人乡。
大雁生活在遥远的塞北,那是荒凉无人的地方。

举翅万馀里,行止自成行。
举翅飞行万余里,飞行栖息都是结伴而行。

冬节食南稻,春日复北翔。
冬天在南方饱食稻谷,春日一到又再飞回北方。

田中有转蓬,随风远飘扬。
田中有一种草叫转蓬,总是随风远飞四处飘扬。

长与故根绝,万岁不相当。
从此永远离开自己的根,万年难相会各在天一方。

奈何此征夫,安得驱四方!
可怜那远征的将士,怎能离开四方归家乡。

戎马不解鞍,铠甲不离傍。
战马永远不卸征鞍,铠甲永不离人身旁。

冉冉老将至,何时返故乡?
岁月流逝人已渐渐衰老,什么时候才能返回故乡。

神龙藏深泉,猛兽步高冈。
神龙藏身在深渊,猛兽漫步在山冈。

狐死归首丘,故乡安可忘!
狐死头还向山丘,人的故乡怎能忘。

参考资料:
1、殷义祥译注.三曹诗选译:巴蜀书社,1989年02月:39

鸿雁出塞北,乃在无人乡。

举翅万馀里,行止自成行。

冬节食南稻,春日复北翔。

田中有转蓬(péng),随风远飘扬。
转蓬:飞蓬,菊科植物,古诗中常以飞蓬比喻征夫游子背井离乡的漂泊生活。

长与故根绝,万岁不相当。
不相当:不相逢,指飞蓬与本根而言。

奈何此征夫,安得驱四方!
奈何:如何,这里有“可叹”、“可怜”的意思。安得:怎能。驱:离开,避免。

戎马不解鞍(ān),铠甲不离傍。

冉(rǎn)冉老将至,何时返故乡?
冉冉:渐渐。

神龙藏深泉,猛兽步高冈。
深泉:应作“深渊”,唐人抄写古书时常把“渊”字改为“泉”,以避唐高祖李渊之讳。猛兽:应作“猛虎”,唐人为李渊之父李虎避讳,常把“虎”字改写作“猛兽”。

狐死归首丘,故乡安可忘!
狐死归首丘:屈原《哀郢》中有“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首丘,头向着自己的窟穴。狐死首丘是古来的一种说法,用以比喻人不该忘记故乡。

参考资料:
1、殷义祥译注.三曹诗选译:巴蜀书社,1989年02月:39

这首诗分为四层。前六句为第一层,写出了鸿雁的境遇及其春来冬去的候鸟特征。接下来四句为第二层,写转蓬辞根寄寓自己和征夫的身世飘零之叹息。再接着六句为第三层,写自己有感于大业未竟,任重道远而老之将至。最后四句为第四层,写龙、虎、狐的不离故地,不忘窟穴,来反比征夫们的流离辗转,有家不能归。这首诗开头连用两组比兴,最后又以比兴作结,首尾相互照应,全诗和谐统一,浑然一体。

首六句采用比兴手法。一开头,诗人略一勾勒,便写出了鸿雁的境遇及其春来冬去的候鸟特征。“塞北”、“无人乡”强调其孤寂寥落,“万里余”则突出路途之遥。鸿雁万里远征,与同类结伴而行,相濡以沫,处于寂寞凄凉的环境中;它们只能服从节令的安排,严冬则南飞而食稻,阳春则北翔而重回,其辛劳困苦不言而喻。

“田中有转蓬”四句为第二层次,诗人没有像通常诗歌那样在比兴后立刻引入正题,而是再用一比兴手法,写蓬草随风飘荡,无所归止,也永远无法回归故土。“相当”意为与故根相遇。“鸿雁”与“转蓬”这两个艺术形象极不相同,鸿雁有信,依节侯岁岁而回;转蓬无节,随轻风飘荡不止。但是,它们本质上是一样的,都不得不转徙千万里之外。诗歌写鸿雁举翅“万里”之外,其空间距离感鲜明突出;转蓬“万岁”不能归于故土,其时间漫长感异常强烈。而两者实是互文见义,路途遥、时间长,都是诗人所特别强调的。

在完成了连续的铺垫以后,诗歌第三层切入正题,仅以寥寥六句写征夫之状,却括尽他们艰险苦难生活的内容:一为出征之遥,远赴万里,镇守四方;二为出征之苦,马不解鞍,甲不离身;三为年岁飞逝,老之将至;四为故乡之思,返还无期,徒作渴念。这几方面有紧密关系,而思乡不得归是其关键。唯其愿望不能实现,其思乡之情也就日益加深。

这一层将征夫的深愁苦恨,都在其对现实状况的叙述中宣泄出来。由于前两层中,诗人已经用比兴手法渲染了情结气氛,故这一层所表现的乡关之思显得极为真切和强烈,虽然没有一个愁、苦之类的主观色彩的词语,但本色之语,却更能收到动人心魄的效果。

“神龙藏深泉”四句为诗歌最后一层,诗人于描写正题后又将笔墨宕开,连用神龙、猛兽、狐狸等数个比喻。神龙藏于深泉,猛兽步于高冈,各有定所,各遂其愿,令有家归不得的征夫羡慕不已。“狐死归首丘”引用典故说明动物至死尚且不忘故土,远离家乡的征夫们更不能忘。“故乡安可忘”这极平直的一句话,在全诗的层层衬映,铺垫之下,也具有了震撼人心的力量。

这首诗比兴手法的反复使用,给诗歌带来了从容舒卷、开阖自如的艺术美感。诗歌写思乡情结,虽充满悲凉凄切情调,但结处以神龙、猛兽等作比,悲凉中不会显得过于柔绵,反而回荡着刚健爽朗之气,这正是曹操诗的特点之一,也是建安文学慷慨悲凉之特色的体现。全诗丝毫不见华丽词句,唯见其朴实之语。

参考资料:
1、李景华.三曹诗文赏析集:巴蜀书社,1988年11月:19
背诵

相关翻译

写翻译

却东西门行翻译

大雁生活在遥远的塞北,那是荒凉无人的地方。 举翅飞行万余里,飞行栖息自成行。 冬天在南方饱食稻谷,春日一到又飞回北方。 田中有草叫转蓬,随风远飞四处飘扬。 从此永远离开自己的根,万年难相会各在天一方。 远征…展开

翻译:

大雁生活在遥远的塞北,那是荒凉无人的地方。 

举翅飞行万余里,飞行栖息自成行。 

冬天在南方饱食稻谷,春日一到又飞回北方。 

田中有草叫转蓬,随风远飞四处飘扬。 

从此永远离开自己的根,万年难相会各在天一方。 

远征的将士怎么办,怎能离开四方归家乡。 

战马永不卸征鞍,铠甲不离人身旁。 

岁月流逝人渐老,何时才能返故乡。 

神龙藏身在深渊,猛兽漫步在山冈。 

孤死头还向山丘,人的故乡怎能忘。

折叠

相关赏析

写赏析

却东西门行赏析

  这首诗的首六句采用比兴手法。一开头,诗人略一勾勒,便写出了鸿雁的境遇及其春来冬去的候鸟特征。“塞北”、“无人乡”强调其孤寂寥落,“万里余”则突出路途之遥。鸿雁万里远征,与同类结伴而行,相濡以沫,处于…展开

“鸿雁出塞北”六句采用比兴手法,为第一层。一开头,诗人略一勾勒,便写出了鸿雁的境遇及其春来冬去的候鸟特征。“塞北”“无人乡”强调其孤寂寥落,“万馀里”则突出路途之遥。鸿雁万里远征,与同类结伴而行,相濡以沫,处于寂寞凄凉的环境中,它们只能服从节令的安排,严冬则南飞而食稻,阳春则北翔而重回,其辛劳困苦不言而喻。

“田中有转蓬”四句为第二层次,诗人没有像通常诗歌那样在比兴后立刻引入正题,而是再用一比兴手法,写蓬草随风飘荡,无所归止,也永远无法回归故土。“相当”意为与故根相遇。“鸿雁”与“转蓬”这两个艺术形象极不相同,鸿雁有信,依节侯岁岁而回,转蓬无节,随轻风飘荡不止。但是,它们本质上是一样的,都不得不转徙千万里之外。诗歌写鸿雁举翅“万里”之外,其空间距离感鲜明突出,转蓬“万岁”不能归于故土,其时间漫长感异常强烈。而两者实是互文见义,路途遥、时间长,都是诗人所特别强调的。

“奈何此征夫”六句为第三层,仅以寥寥六句写征夫之状,却括尽他们艰险苦难生活的内容:一为出征之遥,远赴万里,镇守四方;二为出征之苦,马不解鞍,甲不离身;三为年岁飞逝,老之将至;四为故乡之思,返还无期,徒作渴念。这几方面有紧密关系,而思乡不得归是其关键。唯其愿望不能实现,其思乡之情也就日益加深。这一层将征夫的深愁苦恨,都在其对现实状况的叙述中宣泄出来。由于前两层中,诗人已经用比兴手法渲染了情结气氛,故这一层所表现的乡关之思显得极为真切和强烈,虽然没有一个愁、苦之类的主观色彩的词语,但本色之语,却更能收到动人心魄的效果。

“神龙藏深泉”四句为诗歌最后一层,诗人于描写正题后又将笔墨宕开,连用神龙、猛兽、狐狸等数个比喻。神龙藏于深泉,猛兽步于高冈,各有定所,各遂其愿,令有家归不得的征夫羡慕不已。“狐死归首丘”引用典故说明动物至死尚且不忘故土,远离家乡的征夫们更不能忘。“故乡安可忘”这极平直的一句话,在全诗的层层衬映,铺垫之下,也具有了震撼人心的力量。

这首诗比兴手法的反复使用,给诗歌带来了从容舒卷、开阖自如的艺术美感。诗歌写思乡情结,虽充满悲凉凄切情调,但结处以神龙、猛兽等作比,悲凉中不会显得过于柔绵,反而回荡着刚健爽朗之气,这正是曹操诗的特点之一,也是建安文学慷慨悲凉之特色的体现。全诗丝毫不见华丽词句,唯见其朴实之语。

折叠

创作背景

据考证,这首诗作于曹操的晚年,即公元208年(东汉末年的建安十三年),曹操大败于赤壁之战以后。当时曹操已经五十三岁,年事渐高,面对战乱连连,统一中国的事业仍旧未完成的社会现实,因而忧愁幽思,苦闷煎熬。但他并不灰心,仍以统一天下为己任,决心广泛招揽人才,招纳贤士致力于建功立业。这首诗是曹操按旧题写的新词。

作者介绍

曹操 曹操 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  。沛国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人 。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诗人。东汉末年权相,太尉曹嵩之子,曹魏的奠基者。曹操少年机警,任侠放荡,不治行业。二十岁时,举孝廉为郎,授洛阳北部尉。后任骑都尉,参与镇压黄巾军。迁济南相,奏免贪吏,禁断淫祀。征为东郡太守,不就,称疾归家…详情

却东西门行原文,却东西门行翻译,却东西门行赏析,却东西门行阅读答案,出自曹操的作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swen.cn/poetry/2160.html

诗词类别

曹操的诗词

古文典籍

热门名句

热门成语

热门搜索:迅雷哥下载官网一线女明星过夜价格表我睡过的横店女演员笔记下载器除了迅雷还有啥讯雷下载
櫻花の島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