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从弟(其二)

作者:刘桢      朝代:东汉
赠从弟(其二)原文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赠从弟(其二)拼音解读
tíng tíng shān shàng sōng
zhōng fēng
fēng shēng shèng
sōng zhī jìng
bīng shuāng zhèng cǎn
zhōng suì cháng duān zhèng
níng hán
sōng bǎi yǒu běn xìng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高山上松树挺拔耸立,山谷间狂风瑟瑟呼啸。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风声是多么的猛烈,松枝又是多么的刚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任它满天冰霜惨惨凄凄,松树的腰杆终年端端正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难道是松树没有遭到严寒的侵凌吗?不,是松柏天生有着耐寒的本性!

参考资料:
1、傅璇琮主编,魏晋南北朝诗,泰山出版社,2007.4,第24页
2、湖南教育学院函授处编,中国古代文学题解大全:第三编名篇名句简析上册,湖南教育学院函授处,,第44页

亭亭山上松,瑟(sè)瑟谷中风。
亭亭:高耸的样子。瑟瑟:形容寒风的声音。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一何:多么。劲:刚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惨凄:凛冽、严酷。终岁:这里是指松树的腰杆。

岂不罹(lí)凝寒,松柏有本性。
罹凝寒:遭受严寒。罹,遭受。

参考资料:
1、傅璇琮主编,魏晋南北朝诗,泰山出版社,2007.4,第24页
2、湖南教育学院函授处编,中国古代文学题解大全:第三编名篇名句简析上册,湖南教育学院函授处,,第44页

刘桢的诗刚劲挺拔,卓荦不凡。曹丕称“其五言诗之善者,妙绝时人”。《赠从弟》共三首,为其代表作,本诗是第二首。

这首诗看似咏物,实为言志,借青松之刚劲,明志向之坚贞。全诗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寓意高远,气壮脱俗。

起首二句,即以松的高洁之态动人情思,风的肃杀之声逼人警觉。用“亭亭”标示松的傲岸姿态,用“瑟瑟”摹拟刺骨的风声。绘影绘声,简洁生动。又以“谷中”映衬“山上”,更突出了位居全诗中心的青松的傲骨。

三四两句则加强了抒情的氛围。而且在似乎不相关的松和风之间冲突顿起,令听者心惊,观者颜开。两个“一何”强调诗人感受的强烈,一“盛”一“劲”表现冲突的激烈和诗人的感情倾向。第三句诗顺接第二句,第四句呼应首句,章法绵密,展开有序。

五六两句,由风势猛烈而发展到酷寒的冰霜,由松枝的刚劲而拓宽为一年四季常端正,越发显出环境的严酷和青松岁寒不凋的特性。诗的意境格外高远,格调更显得悲壮崇高。松树和环境的对比也更分明,而松树品性的价值也更加突现出来。

最后两句变换句式,以有力的一问一答作结。诗人由外而内,由表层到深层,把读者眼光从“亭亭”“端正”的外貌透视到松树内在的本性,以此表明松树之所以不畏狂风严寒,是因为有坚贞不屈的高风亮节。

全诗以松树为中心,写得集中紧凑。反复咏歌,却不平板单调。用词朴素无华,风骨雄健,气势有力。不重在工笔细描,而以层层深入事物的内核见长。

这首诗名为“赠从弟”,但无一语道及兄弟情谊。我们读来却颇觉情深谊长,而且能同诗人心心相印。这是因为诗人运用了象征手法,用松树象征自己的志趣、情操和希望。自然之物原本自生自灭,与人无关。但一旦诗人用多情的目光注入山水树木、风霜雷电,与自然界中某些同人类相通的特征一撞击,便会爆发出动人的火花。这种象征手法的运用,刘桢之前有屈原的桔颂,刘桢之后,则更是屡见不鲜,且形成中国古典诗歌的传统特征之一。

刘桢如果直接抒写内心情感,很易直露,便借松树的高洁来暗示情怀,以此自勉,也借以勉励从弟。全诗关于兄弟情谊虽“不着一字”,但味外之旨却更耐人品尝。

参考资料:
1、刘义钦,史言喜,梁文娟主编,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读(上),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02,第177页
背诵

相关翻译

写翻译

赠从弟(其二)译文及注释

高山上挺拔耸立的松树,顶着山谷间瑟瑟呼啸的狂风。风声是如此的猛烈,而松枝是如此的刚劲!任它满天冰霜惨惨凄凄,松树的腰杆终年端端正正。难道是松树没有遭遇凝重的寒意?不,是松柏天生…展开

译文高山上挺拔耸立的松树,顶着山谷间瑟瑟呼啸的狂风。风声是如此的猛烈,而松枝是如此的刚劲!任它满天冰霜惨惨凄凄,松树的腰杆终年端端正正。难道是松树没有遭遇凝重的寒意?不,是松柏天生有着耐寒的本性!

注释①亭亭:高耸的样子。。 ②瑟瑟:形容寒风的声音。 ③一何:多么。④惨凄:凛冽、严酷。 ⑤罹( lí )凝寒:遭受严寒。 罹,遭受。⑥"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二句是说,难道松柏没有遭到严寒的侵凌吗?(但是它依然青翠如故,)这是它的本性决定的。本文选自《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魏诗》卷三。刘桢(?--217),东汉末诗人,建安七子之一,以五言诗著称。有《赠从弟》诗三首,都用比兴的修辞手法。这是第二首。作者以松柏为喻,赞颂松柏能够挺立风中而不倒,经严寒而不凋。勉励他的堂弟坚贞自守,不因外力压迫而改变本性。从弟:堂弟。

折叠

相关赏析

写赏析

赠从弟(其二)鉴赏

刘桢的诗刚劲挺拔,卓荦不凡。曹丕称“其五言诗之善者,妙绝时人”。《赠从弟》共三首,为其代表作,尤以第二首著称于世。《赠从弟》(其二)貌似咏物,实为言志,借青松之刚劲,明志向之坚贞。…展开

全诗以松树为中心,写得集中紧凑。反复咏歌,却不平板单调。用词朴素无华,风骨雄健,气势有力。不重在工笔细描,而以层层深入事物的内核见长。

一二句,即以松的高洁之态动人情思,风的肃杀之声逼人警觉。用“亭亭”标示松的傲岸姿态,用“瑟瑟”摹拟刺骨的风声。绘影绘声,简洁生动。又以“谷中”映衬“山上”,更突出了位居全诗中心的青松的傲骨。

三四两句则加强了抒情的氛围。而且在似乎不相关的松和风之间冲突顿起,令听者心惊,观者颜开。两个“一何”强调诗人感受的强烈,一“盛”一“劲”表现冲突的激烈和诗人的感情倾向。第三句诗顺接第二句,第四句呼应首句,章法绵密,展开有序。

五六两句,由风势猛烈而发展到酷寒的冰霜,由松枝的刚劲而拓宽为一年四季常端正,越发显出环境的严酷和青松岁寒不凋的特性。诗的意境格外高远,格调更显得悲壮崇高。松树和环境的对比也更分明,而松树品性的价值也更加突现出来。

最后两句变换句式,以有力的一问一答作结。诗人由外而内,由表层到深层,把读者眼光从“亭亭”“端正”的外貌透视到松树内在的本性,以此表明松树之所以不畏狂风严寒,是因为有坚贞不屈的高风亮节。

这首诗名为“赠从弟”,但无一语道及兄弟情谊。我们读来却颇觉情深谊长,而且能同诗人心心相印。这是因为诗人运用了象征手法,用松树象征自己的志趣、情操和希望。刘桢如果直接抒写内心情感,很易直露,便借松树的高洁来暗示情怀,以此自勉,也借以勉励从弟。全诗关于兄弟情谊虽“不着一字”,但味外之旨却更耐人品尝。

折叠

创作背景

《赠从弟》共三首,选自《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魏诗》卷三。分别用蓣藻、松柏、凤凰作喻。刘履评价其为“初言茹藻可充荐羞之用,次言松柏能持节操之坚,而末章复以仪凤期之,则其望愈深而言愈重也”。看似只是在勉励堂弟,其实也是在勉励自己要有坚强的品行和傲骨,不在混乱的时代沉沦下去。

作者介绍

刘桢 刘桢 刘桢(?—217),汉魏间文学家。字公干。东平国(今山东东平)人。“建安七子”之一。建安年间,为曹操丞相掾属,与曹丕兄弟颇相亲爱。后因在曹丕席上平视丕妻甄氏,以不敬之罪服劳役,后又免罪署为小吏。后染疾疫而亡。《隋书·经籍志》著录有作品集四卷、《毛诗义问》十卷,皆已佚。明代张溥辑有《刘公干集》,收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中。《先秦汉魏晋南…详情

赠从弟(其二)原文,赠从弟(其二)翻译,赠从弟(其二)赏析,赠从弟(其二)阅读答案,出自刘桢的作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swen.cn/poetry/2208.html

诗词类别

刘桢的诗词

古文典籍

热门名句

热门成语

热门搜索:野花视频下载官网下载软件迅雷 下载明星小说迅雷种子搜索器安卓版ios迅雷下载beta安装2020男明星排行榜名字大全大红包1080完整手机播放睡烂了的女明星天涯
櫻花の島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