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僧归日本

作者:钱起      朝代:
送僧归日本原文

上国随缘住,来途若梦行。


浮天沧海远,去世法舟轻。


水月通禅寂,鱼龙听梵声。


惟怜一灯影,万里眼中明。

送僧归日本拼音解读
shàng guó suí yuán zhù
lái ruò mèng háng
tiān cāng hǎi yuǎn
shì zhōu qīng
shuǐ yuè tōng chán
lóng tīng fàn shēng
wéi lián dēng yǐng
wàn yǎn zhōng míng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上国随缘住,来途若梦行。
只要有机缘,随时都可以到中国来;一路雾霭茫茫,船只象在梦中航行。

浮天沧海远,去世法舟轻。
天海浮沉,小船驶去那遥远的边际;超脱世俗,自然会感受到法舟轻盈。

水月通禅寂,鱼龙听梵声。
心境凝定清寂,一切都如水月虚幻;海内鱼龙,也会出来听你诵经之声。

惟怜一灯影,万里眼中明。
最可爱的是,有盏照亮心田的佛灯;航行万里,眼中永远都是灿烂光明。

参考资料:
1、彭定求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594
2、于海娣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223-224

上国随缘住,来途(tú)若梦行。

上国:春秋时称中原为上国,这里指中国(唐朝)。随缘:佛家语,随其机缘。住:一作“至”,一作“去”。来途:指从日本来中国。一作“东途”。

浮天沧(cāng)海远,去世法舟轻。

浮天:舟船浮于天际。形容海面宽广,天好像浮在海上。一作“浮云”。沧海:即大海,因水深而呈青绿色,故名。去世:离开尘世,这里指离开中国。法舟:指受佛法庇佑的船。一作“法船”。

水月通禅(chán)寂,鱼龙听梵(fàn)声。

水月:佛教用语,比喻僧品格清美,一切像水中月那样虚幻。禅寂:佛教悟道时清寂凝定的心境。梵声:念佛经的声音。

惟怜一灯影,万里眼中明。
惟怜:最爱;最怜。一作“惟慧”。一灯:佛家用语,比喻智慧。一作“一塔”。灯:双关,以舟灯喻禅灯。

参考资料:
1、彭定求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594
2、于海娣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223-224

这是赠给日本僧人的送别诗。诗之起笔突兀,本是送别,前两句却不写送归,偏从来路写起。“若梦行”表现长时间乘舟航海的疲惫、恍惚的状态,以衬归国途中的艰辛,并启中间两联。颔联写海上航行时的迷茫景象,暗示归途邈远。“浮天”状海路之远,海面之阔,寓含着对僧人长途颠簸的关怀和体贴。“法舟”扣紧僧人身分,又含有人海泛舟、随缘而往之意蕴,储蓄空灵,意蕴丰富。颈联写僧人在海路中依然不忘法事修行,在月下坐禅,在舟上诵经。“水月”喻禅理,“鱼龙听”切海行,又委婉表现僧人独自诵经而谨守佛律的品性,想象丰富。尾联用“一灯”描状僧人归途中之寂寞,只有孤灯相伴,这是实处。但实中有虚,“一灯”又喻禅理、佛理。虚实相映成趣。此诗后半首不明写送归,而写海上景物,这就拓宽诗境,不受内容拘泥,使较窄的题目,能有丰富的内容,成为好的诗篇。

此诗在立意上有两点需注意:一是所送者为僧人,诗中用了一些佛教术语,如“随缘”、“法舟”、“禅”、“梵”、“一灯”等,切合人物身分。二是僧人来自日本,又欲归日本,必经大海,故极言海路航行之苦。中间两联前人多谓其写来途,实嫌拘滞。其实是往返兼写,而以返途为主,这样才能与“归日本”的诗题相合。此诗因送人过海,因而从对禅机的抒发,把这惜别之情委婉地表达了出来。海趣禅机,深情厚谊,融为一体,为一首送别的好诗。

全诗前半部分写日本僧人来华,后半部分写日本僧人回国,诗中多用了“随缘”、“法舟”、“禅寂”、“水月”、“梵声”等佛家术语,充满宗教色彩,带有浓厚的禅理风格,并紧扣送僧的主题,寄寓颂扬的情意。全诗遣词造句融洽、自然,足见诗人渊博的学识和扎实的艺术功底。

参考资料:
1、于海娣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223-224
背诵

相关翻译

写翻译

相关赏析

写赏析

送僧归日本赏析

这是赠给日本僧人的送别诗。诗之起笔突兀,本是送别,前两句却不写送归,偏从来路写起。“若梦行”表现长时间乘舟航海的疲惫、恍惚的状态,以衬归国途中的艰辛,并启中间两联。颔联写海上航行时的迷茫景象,暗示归途邈远。“浮天”状海路之远,海面之阔,寓含着对僧人长途颠簸的关怀和体贴。“法舟”扣紧僧人身分,又含有人海泛舟、随缘而往之意蕴,储蓄空灵,意蕴丰富。颈联写僧人在海路中依然不忘法事修行,在月下坐禅,在舟上诵经。“水月”喻禅理,“鱼龙听”切海行,又委婉表现僧人独自诵经而谨守佛律的品性,想象丰富。尾联用“一灯”描状僧人归途中之寂寞,只有孤灯相伴,这是实处。但实中有虚,“一灯”又喻禅理、佛理。虚实相映成趣。此诗后半首不明写送归,而写海上景物,这就拓宽诗境,不受内容拘泥,使较窄的题目,能有丰富的内容,成为好的诗篇。

此诗在立意上有两点需注意:一是所送者为僧人,诗中用了一些佛教术语,如“随缘”、“法舟”、“禅”、“梵”、“一灯”等,切合人物身分。二是僧人来自日本,又欲归日本,必经大海,故极言海路航行之苦。中间两联前人多谓其写来途,实嫌拘滞。其实是往返兼写,而以返途为主,这样才能与“归日本”的诗题相合。此诗因送人过海,因而从对禅机的抒发,把这惜别之情委婉地表达了出来。海趣禅机,深情厚谊,融为一体,为一首送别的好诗。

全诗前半部分写日本僧人来华,后半部分写日本僧人回国,诗中多用了“随缘”、“法舟”、“禅寂”、“水月”、“梵声”等佛家术语,充满宗教色彩,带有浓厚的禅理风格,并紧扣送僧的主题,寄寓颂扬的情意。全诗遣词造句融洽、自然,足见诗人渊博的学识和扎实的艺术功底。

展开

这是赠给日本僧人的送别诗。此诗因送人过海,因而从对禅机的抒发,把这惜别之情委婉地表达了出来。海趣禅机,深情厚谊,融为一体,为一首送别的好诗。

首联“上国随缘住,来途若梦行。”不写送归,偏从来路写起。“若梦行”表现长时间乘舟航海的疲惫、恍惚的状态,以衬归国途中的艰辛,并启中间两联。

颔联“浮天沧海远,去世法舟轻。”写海上航行时的迷茫景象,暗示归途邈远。“浮天”状海路之远,海面之阔,寓含着对僧人长途颠簸的关怀和体贴。“法舟”扣紧僧人身分,又含有人海泛舟、随缘而往之意蕴,储蓄空灵,意蕴丰富。

颈联“水月通禅寂,鱼龙听梵声。”写僧人在海路中依然不忘法事修行,在月下坐禅,在舟上诵经。“水月”喻禅理,“鱼龙听”切海行,又委婉表现僧人独自诵经而谨守佛律的品性,想象丰富。

尾联“惟怜一灯影,万里眼中明。”用“一灯”描状僧人归途中之寂寞,只有孤灯相伴,这是实处。但实中有虚,“一灯”又喻禅理、佛理。虚实相映成趣。此诗后半首不明写送归,而写海上景物,这就拓宽诗境,不受内容拘泥,使较窄的题目,能有丰富的内容,成为好的诗篇。

全诗前半部分写日本僧人来华,后半部分写日本僧人回国,诗中多用了“随缘”“法舟”“禅寂”“水月”“梵声”等佛家术语,充满宗教色彩,带有浓厚的禅理风格,并紧扣送僧的主题,寄寓颂扬的情意。全诗遣词造句融洽、自然,足见诗人渊博的学识和扎实的艺术功底。

折叠

创作背景

唐代国势强盛,日本派了不少遣唐使来到中国,还有不少僧人同来学习文化、技艺,求取佛法,从而极大地促进了中日文化的交流。这首诗是作者赠送给即将回国的僧人的,当时诗人在长安。

作者介绍

钱起 钱起 钱起,唐代诗人。字仲文,吴兴(今浙江省湖州市区)人。公元751年(唐玄宗天宝十年)登进士第,曾任蓝田尉,官终考功郎中。“大历十才子”之一。诗以五言为主,多送别酬赠之作,有关山林诸篇,常流露追慕隐逸之意。与刘长卿齐名,称“钱刘”;又与郎士元齐名,称“钱郎”,有《钱考功集》。…详情

送僧归日本原文,送僧归日本翻译,送僧归日本赏析,送僧归日本阅读答案,出自钱起的作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swen.cn/poetry/3086.html

诗词类别

钱起的诗词

古文典籍

热门名句

热门成语

热门搜索:bt下载神器11电影网迅雷beta版本下载磁力搜索引擎磁力蛙 最佳bt资源库
櫻花の島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