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题上卢桥

作者:辛弃疾      朝代:南宋
清平乐·题上卢桥原文

清溪奔快,不管青山碍。千里盘盘平世界。更著溪山襟带。


古今陵谷茫茫,市朝往往耕桑。此地居然形胜,似曾小小兴亡。

清平乐·题上卢桥拼音解读
qīng bēn kuài
guǎn qīng shān ài
qiān pán pán píng shì jiè
gèng zhe shān jīn dài
jīn líng máng máng
shì cháo wǎng wǎng gēng sāng
rán xíng shèng
céng xiǎo xiǎo xìng wáng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清溪奔快,不管青山碍。千里盘盘平世界。更著溪山襟带。
清澈的溪流欢快地奔流而出,穿越了青山的重重障碍。方圆十里的一片小平原。就坐落在青山与溪流的环抱之中。

古今陵谷茫茫,市朝往往耕桑。此地居然形胜,似曾小小兴亡。
茫茫今古,曾经发生过多少次沧桑陵谷的变迁,许多昔日繁华兴旺的都市,后来却变成种植庄稼的田野。这个地方的山川形势不比寻常,莫非也曾经历过某种小小的盛衰兴废么!

参考资料:
1、(宋)辛弃疾著,稼秆词注,岳麓书社,2005年01月第1版,第118页
2、刘斯奋译著,刘斯奋诗译宋四家词选辛弃疾,广东教育出版社,2009.08,第108页

清溪奔快。不管青山碍。千里盘盘平世界。更著溪山襟带。
不管:不许。更著:再加上。

古今陵谷茫茫。市朝往往耕桑。此地居然形胜,似曾小小兴亡。
陵谷:高山深谷。市朝:人口聚集的都市。耕桑:田地。形胜:地理形势优越。

参考资料:
1、(宋)辛弃疾著,稼秆词注,岳麓书社,2005年01月第1版,第118页
2、刘斯奋译著,刘斯奋诗译宋四家词选辛弃疾,广东教育出版社,2009.08,第108页

上片起韵赋写泉水,这是他站在桥上观望的第一景。他将泉水写得生气淋漓,气势不凡。先着一“清”字状其色,再以“奔快”写其流势之急,这样,泉水的声色形态就似乎写足了。以下在尽头处又以虚笔转出一境,以青山试图阻碍它,而它不管不顾一味奔腾向前的姿态,勾勒出了它的来处和去路,也赋予了它一种乐观、倔强的性格。接韵描绘上卢桥一带回旋曲折、山水环绕的地势,将一幅平常的山水画点染得清幽秀美。上片写景的特色,在于动静交错,生气栩栩,体现了词人对于山水的清赏能力。

下片即景遐想,由对眼前山水的清赏,转入对于自然和人事沧桑的思索。他因上卢桥一带襟山带水、十里平地的地理形势,猜想它也许是从当年的城市变迁而来。为了证明自己猜想的可靠,他先在表明这一看法前作出铺垫,也就是用人们常说的沧海桑田的观点作引子。在邈远的时间内,深谷变为山陵、山陵变为深谷的地貌迁变,在漫长的历史上,闹市变为桑田、桑田变为闹市的人间兴废,既然都是可能的,那么,作为形胜的上卢桥一带,有过小小兴亡,当然也就很可能了。这是先立其大,再言其小,顺势而下,无可怀疑。这样的议论,畅快无碍。

此词虽是随意点染,却也颇见理路,饶有趣味,写景兴叹,都臻上乘。而它的因小见大的思路,也表明了作者这一时期从大处、从根本处领略人生的情思趋向。

参考资料:
1、(南宋)辛弃疾著;朱德才选注,辛弃疾词选,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04,第127页
背诵

相关翻译

写翻译

清平乐·题上卢桥翻译

清澈的溪流欢快地奔流而出,穿越了青山的重重障碍。方圆十里的一片小平原。就坐落在青山与溪流的环抱之中。 茫茫今古,曾经发生过多少次沧桑陵谷的变迁,许多昔日繁华兴旺的都市,后来却变成种植庄稼的田野。这个地方的…展开

翻译:

清澈的溪流欢快地奔流而出,穿越了青山的重重障碍。方圆十里的一片小平原。就坐落在青山与溪流的环抱之中。 

茫茫今古,曾经发生过多少次沧桑陵谷的变迁,许多昔日繁华兴旺的都市,后来却变成种植庄稼的田野。这个地方的山川形势不比寻常,莫非也曾经历过某种小小的盛衰兴废么!

折叠

相关赏析

写赏析

清平乐·题上卢桥鉴赏

本词上片写景含情,下片兴叹说理。把因上卢桥附近的自然形势而产生的人间兴亡和自然变化的感叹,表现得令人信服、引人遐想,体现出情、景、理高度统一时的艺术魅力。上片起韵赋写泉水,这是他站…展开

此词上片写景含情,下片兴叹说理。

上片起韵赋写泉水,这是他站在桥上观望的第一景。他将泉水写得生气淋漓,气势不凡。先着一“清”字状其色,再以“奔快”写其流势之急,这样,泉水的声色形态就似乎写足了。以下在尽头处又以虚笔转出一境,以青山试图阻碍它,而它不管不顾一味奔腾向前的姿态,勾勒出了它的来处和去路,也赋予了它一种乐观、倔强的性格。接韵描绘上卢桥一带回旋曲折、山水环绕的地势,将一幅平常的山水画点染得清幽秀美。上片写景的特色,在于动静交错,生气栩栩,体现了词人对于山水的清赏能力。

下片即景遐想,由对眼前山水的清赏,转入对于自然和人事沧桑的思索。他因上卢桥一带襟山带水、十里平地的地理形势,猜想它也许是从当年的城市变迁而来。为了证明自己猜想的可靠,他先在表明这一看法前作出铺垫,也就是用人们常说的沧海桑田的观点作引子。在邈远的时间内,深谷变为山陵、山陵变为深谷的地貌迁变,在漫长的历史上,闹市变为桑田、桑田变为闹市的人间兴废,既然都是可能的,那么,作为形胜的上卢桥一带,有过小小兴亡,当然也就很可能了。这是先立其大,再言其小,顺势而下,无可怀疑。这样的议论,畅快无碍。

此词虽是随意点染,却也颇见理路,饶有趣味,写景兴叹,都臻上乘。而它的因小见大的思路,也表明了作者这一时期从大处、从根本处领略人生的情思趋向。

折叠

创作背景

1181年冬天(宋淳熙八年),辛弃疾42岁,由于王蔺等人的弹劾而被罢官,归居上饶。此词当作于词人闲居上饶时期,内容主要写上卢桥一带形势景致,借以生发议论,提醒时人应以世之兴亡为念。

作者介绍

辛弃疾 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曾任耿京军的掌书记,不久投归南宋。历任江阴签判,建康通判,江西提点刑狱,湖南、湖北转运使,湖南、江西安抚使等职。四十二岁遭谗落职,退居江西信州,长达二十年之久,其间一度起为福建提点刑狱、福建安抚使。六十四岁再起为浙东安抚使、镇江知府,不久罢归。一生力主抗…详情

清平乐·题上卢桥原文,清平乐·题上卢桥翻译,清平乐·题上卢桥赏析,清平乐·题上卢桥阅读答案,出自辛弃疾的作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swen.cn/poetry/5787.html

诗词类别

辛弃疾的诗词

古文典籍

热门名句

热门成语

热门搜索:明星之间都是互相睡的吗明星下海不是梦在线观看美女演员赘婿迅雷下载迅雷内测版ios迅雷7官方下载内地明星迅雷哥在线观看高清明星大侦探第五季日韩人气明星排行榜
櫻花の島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