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隐寺月夜

作者:厉鹗      朝代:
灵隐寺月夜原文

夜寒香界白,涧曲寺门通。


月在众峰顶,泉流乱叶中。


一灯群动息,孤磬四天空。


归路畏逢虎,况闻岩下风。

灵隐寺月夜拼音解读
hán xiāng jiè bái
jiàn mén tōng
yuè zài zhòng fēng dǐng
quán liú luàn zhōng
dēng qún dòng
qìng tiān kōng
guī wèi féng
kuàng wén yán xià fēng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夜寒香界白,涧曲寺门通。
夜晚寒气袭人佛寺如霜似雪,山泉如曲与寺门相连。

月在众峰顶,泉流乱叶中。
月亮高悬在众多山峰顶,泉水冲刷着落叶响。

一灯群动息,孤磬四天空。
一盏长明灯衬出万物俱息,孤独的击磬声弥漫四方天空更显得空寂。

归路畏逢虎,况闻岩下风。
归途害怕遇到老虎,况且听到岩石的风声。

夜寒香界白,涧曲寺门通。
香界:指佛寺。

月在众峰顶,泉流乱叶中。

一灯群动息,孤磬(qìng)四天空。

一灯:指佛殿中长明灯。群动息:语本陶渊明《饮酒》诗,“日入群动息。”谓万物俱息”。四天:四方天空。空:空寂。

归路畏逢虎,况闻岩下风。

《灵隐寺月夜》是一首五言古体诗。灵隐寺,在杭州西湖西北灵隐山麓,附近有飞来峰、冷泉亭诸名胜,是西湖的游览胜地。“月夜”标题,可见这首诗描写的是灵隐寺的月夜景色。从诗中“夜寒”、“落叶”看,时间当在深秋。

首二句,“夜寒”点时间,在深秋的寒夜。“香界”,指佛寺。一个“白”字,未见其月,已见月光的皎洁。接着写透过寺门,可见曲折的山涧与寺门相连,一个清凉幽静的境地呈现在眼前。三、四句承上启下,抬头望“月在众峰顶”,可见月升中天,群峰相托;低头看“泉流乱叶中”,可见秋叶纷飞,泉水流淌。由静景而写到动态,以动衬静,更觉佛寺秋夜的静谧。四句读来,佛寺月夜,尽收眼底,俯仰之间,所见所感,妙趣横生。

五、六句先写进入佛寺。“一灯”指寺里的长明灯。“群动息”,语出陶渊明《饮酒》“日入群动息”,指一切都归于沉寂。“孤磬”指僧人夜里诵佛经的击磬声。“四天”指四禅天,佛教所谓色界诸天,即整个天空。两句意为,进入佛寺,所见一灯孤明,犹感四面静寂,只听到僧人夜里诵经的击磬声,悠然响在寂静的夜空中。末二句又承上启下,后写由于太冷清,太空寂,难免使人生出孤独惆怅之感,不便久留,只好出寺离归。山林多虎,使人生畏,“况闻岩下风”。俗谓“云从龙,风从虎”。闻风如见虎,使人更惊恐不安,欲离归而又难以回归。

全诗写灵隐寺的月夜景色,突出了山中佛寺的空幽冷寂,从而抒发了诗人孤独惆怅、处境难耐的心境。写法上,以景托情,情由景生,情景交融,水乳难分。

背诵

相关翻译

写翻译

灵隐寺月夜注释

灵隐寺,在杭州灵隐山东南麓,寺前有飞来峰,寺中有冷泉亭诸名胜,环境清幽。诗写灵隐寺月夜景象、感觉,意境清冷。 香界:指佛寺。明杨慎《丹铅总录·琐语》:“佛寺曰香界。”白:…展开
灵隐寺,在杭州灵隐山东南麓,寺前有飞来峰,寺中有冷泉亭诸名胜,环境清幽。诗写灵隐寺月夜景象、感觉,意境清冷。 香界:指佛寺。明杨慎《丹铅总录·琐语》:“佛寺曰香界。”白:谓如雪如霜,喻清冷。 “月在”句:灵隐寺周有北高峰、南高峰、飞来峰,故云。 一灯:指佛殿中长明灯。群动息:语本陶渊明《饮酒》诗:“日入群动息。”谓万物俱息。“孤磬”句:以佛殿孤磬之声,反衬万籁俱寂之幽静。四天,四方天空。沈佺期《从幸香山寺应制》:“岭上楼台千地起,城中钟鼓四天闻。”空,空寂。 折叠

相关赏析

写赏析

灵隐寺月夜作品背景

灵隐寺是人们熟悉的杭州一景,坐落在西湖西北的灵隐山麓,寺前冷泉飞度,古木苍深,不远处飞来峰如巨石飞坠,屹立寺门,环境幽静、清雅。这次诗人找了一个恰当的时间,踏着月光游山,全诗的韵味…展开
  灵隐寺是人们熟悉的杭州一景,坐落在西湖西北的灵隐山麓,寺前冷泉飞度,古木苍深,不远处飞来峰如巨石飞坠,屹立寺门,环境幽静、清雅。这次诗人找了一个恰当的时间,踏着月光游山,全诗的韵味就在这月色当中。 折叠

灵隐寺月夜鉴赏

《灵隐寺月夜》是一首五言古体诗。灵隐寺,在杭州西湖西北灵隐山麓,附近有飞来峰、冷泉亭诸名胜,是西湖的游览胜地。“月夜”标题,可见这首诗描写的是灵隐寺的月夜景色。从诗中“夜寒”、“落…展开

这首诗通篇寒意料峭,幽韵孤深,表现出诗人矛盾的审美体验,然作者的诗笔,实在是可赞叹的,有了他的这份描写,灵隐寺的月夜,必定会平添了几多让人向往的韵味,成为令人难以忘怀的西湖一景。

首联写初到灵隐的感受。用一个字概括就是“寒”。秋夜入山,自有寒气袭人,本属正常。但寒意不仅仅来自秋气,更多的来自月光。山谷和佛寺都浸沐在白光之中,如霜似雪,如临冰界,能不寒气凛然吗?这个“寒”实际上更多是来自心理上的。第二句的描写使读者想起唐代诗人常建的名句“曲径通幽处”,作者用冷泉曲涧代替了曲径,别有一番幽意,幽与寒本来是相通的。

颔联写山间的景色。首先是月,月已升起,高悬空中,这样便看见了森然的众峰。夜间看山,有一种异样感受,一切都是陌生化的,既觉得有某种亲切之感,又觉得十分遥远,恍如梦境。一切都是月光的温柔和朦胧造成。然后是声音,流水之声分外的清晰,能听到冲刷落叶的音响,可见众响都消歇了,写泉流之声也就写出了山间的幽静,静得让人惊奇,让人超然神远。

颈联写寺院。勾勒过灵隐一带的环境,寺院的存在就别有意味了佛寺与整个山间的气氛恰好相通,它没有归于沉寂。一盏长明灯发着微光,衬现出它四周的静,孤独的击磬声弥漫在夜中,清音袅袅,愈觉空阔,也许这就是佛家的境界吧。禅宗将其妙义真谛比之为灯,喻其能照亮人心,有“心灯”“传灯”之说。在这样一种氛围中,诗人不由产生万念俱空之感,王士禛所谓的诗可悟禅,就是指的这种体验吧。诗人所写的这种境界美则极美,不免过于孤深。寒意又上来了。

尾联写归途,完成了夜游的全程。诗人畏虎是有根据的,灵隐一带古代有异虎出没,故又称虎林。想到这一点,在山路上不觉毛骨悚然,闻风而色变。虎其实早已匿迹了,诗人写畏虎实际上表现了夜游后的一种感受。作者毕竟是个凡心未泯的人,清冷的月夜,孤峭的山门,毕竟不比家居灯下的温馨,他不觉生出畏惧孤寂的感觉,归心油然升起,不可遏制,“归来归来兮,西山不可以久留。”全诗一直寒到了最后。

全诗写灵隐寺的月夜景色,突出了山中佛寺的空幽冷寂,从而抒发了诗人孤独惆怅、处境难耐的心境。写法上,以景托情,情由景生,情景交融,水乳难分。

 

折叠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其时作者馆于杭州汪氏听雨楼。灵隐寺始建于东晋咸和元年,位于杭州西湖西北灵隐山东南麓,背靠北高峰且面朝飞来峰,寺中有冷泉亭诸名胜。这首诗将月下灵隐写得清空幽邃。

作者介绍

厉鹗 厉鹗 厉鹗(1692~1752)中国清朝文学家。字太鸿,号樊榭。浙江杭州人。清康熙五十九年(1720)举人。其诗多游览名山大川之作,以取法宋人为主,是清朝雍正乾隆时期“宋诗派”的代表作家。他的诗清淡娴雅,幽新隽妙,尤长于五言诗。代表作有《秋夜宿葛岭涵青精舍》《灵隐寺月夜》《游仙百咏》等。厉鹗又是浙派词的领袖,其词多咏物怀古,如(齐天乐)《吴山望隔江霁雪》(谒…详情

灵隐寺月夜原文,灵隐寺月夜翻译,灵隐寺月夜赏析,灵隐寺月夜阅读答案,出自厉鹗的作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swen.cn/poetry/6935.html

诗词类别

厉鹗的诗词

古文典籍

热门名句

热门成语

热门搜索:中国公认最漂亮的女明星明星夫妻合照磁力狗 磁力 下载女演员明星迅雷5下载最火女明星bt岛 种子搜索引擎bt天堂www种子迅雷官方下载电影迅雷下载
櫻花の島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