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郭主簿二首(其二)

作者:陶渊明      朝代:东晋
和郭主簿二首(其二)原文

和泽周三春,清凉素秋节。


露凝无游氛,天高肃景澈。


陵岑耸逸峰,遥瞻皆奇绝。


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


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杰。


衔觞念幽人,千载抚尔诀。


检素不获展,厌厌竟良月。

和郭主簿二首(其二)拼音解读
zhōu sān chūn
qīng liáng qiū jiē
níng yóu fēn
tiān gāo jǐng chè
líng cén sǒng fēng
yáo zhān jiē jué
fāng kāi lín yào 耀
qīng sōng guàn yán liè
huái 怀 zhēn xiù 姿
zhuó wéi shuāng xià jié
xián shāng niàn yōu rén
qiān zǎi ěr jué
jiǎn huò zhǎn
yàn yàn jìng liáng yuè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和泽周三春,清凉素秋节。
雨水调顺整春季,秋来清凉风萧瑟。

露凝无游氛,天高肃景澈。
露珠凝聚无云气,天高肃爽景清澈。

陵岑耸逸峰,遥瞻皆奇绝。
秀逸山峰高耸立,远眺益觉皆奇绝。

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
芳菊开处林增辉,岩上青松排成列。

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杰。
松菊坚贞秀美姿,霜中挺立真豪杰。

衔觞念幽人,千载抚尔诀。
含杯思念贤隐士,千百年来守高节。

检素不获展,厌厌竟良月。
顾我素志未施展,闷闷空负秋十月。

参考资料:
1、(晋)陶洲明著,逯饮立校注.《陶渊明集》:中华书局,1979-5-1:61-62

和泽(zé)周三春,清凉素秋节。

露凝无游氛(fēn),天高肃景澈(chè)。
露凝:露水凝结为霜。游氛:飘游的云气。肃景:秋景。《汉书·礼乐志》“秋气肃杀。”澈:清澈,明净。

陵岑(cén)耸逸峰,遥瞻(zhān)皆奇绝。
陵:大土山。岑:小而高的山。逸峰:姿态超迈的奇峰。遥瞻:远望。

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
开:开放。耀:耀眼;增辉。冠岩列:在山岩的高处排列成行。

怀此贞(zhēn)秀姿,卓为霜下杰。
贞秀姿:坚贞秀美的姿态。卓:直立。此处有独立不群意。霜下杰:谓松菊坚贞,不畏霜寒。

衔(xián)觞(shāng)念幽人,千载抚尔诀(jué)。
衔觞:指饮酒。幽人:指古代的隐士。抚尔诀:坚守你们的节操。抚,保持。尔,你们。诀,法则,原则,引伸为节操。

检素不获展,厌厌竟良月。
检素:检点素志;回顾本心。展:施展。厌厌:精神不振的样子。竟:终。良月:指十月。

参考资料:
1、(晋)陶洲明著,逯饮立校注.《陶渊明集》:中华书局,1979-5-1:61-62

《和郭主簿》第二首主要写秋色。写秋色而能独辟溪径,一反前人肃杀凄凉的悲秋传统,却赞赏它的清澈秀雅、灿烂奇绝,乃是此诗具有开创性的一大特征。古诗赋中,写秋景肃杀悲凉,以宋玉《九辩》首肇其端:“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往后秋景与悲愁就结下了不解之缘,如汉武帝的《秋风辞》、汉代《古歌》(秋风萧萧愁杀人)、曹丕的《燕歌行》、祢衡的《鹦鹉赋》、曹植的《赠丁仪》、《赠白马王彪》、《幽思赋》、王粲的《登楼赋》、阮籍《咏怀·开秋兆凉气》、潘岳的《秋兴赋》、张协的《杂诗·秋夜凉风起》等等,或触秋色而生悲感,或借秋景以抒愁怀,大抵皆未跳出宋玉悲秋的窠臼。而陶渊明此诗的秋景却与众迥异,别开生面。首句不写秋景,却写春雨之多,说今春调合的雨水(和泽)不断,遍及了整个春季三月。这一方面是《诗经》中“兴”的手法的继承,另一方面又把多雨的春和肃爽的秋作一对比,令人觉得下文描绘的清秀奇绝的秋色,大有胜过春光之意。往下即具体写秋景的清凉素雅:露水凝结为一片洁白的霜华,天空中没有一丝阴霾的雾气(游氛),因而益觉天高气爽,格外清新澄澈。远望起伏的山陵高岗,群峰飞逸高耸,无不挺秀奇绝;近看林中满地盛开的菊花,灿烂耀眼,幽香四溢;山岩之上苍翠的青松,排列成行,巍然挺立。凛冽的秋气使百卉纷谢凋零,然而菊花却迎霜怒放,独呈异采;肃杀的秋风使万木摇落变衰,唯有苍松却经寒弥茂,青翠长在。难怪诗人要情不自禁地怀想这松菊坚贞秀美的英姿,赞叹其卓尔不群的风貌,誉之为霜下之杰了。

善于在景物的写实中兼用比兴象征手法,寄寓强烈的主体情感,是此诗的又一显著特征。诗人对菊举杯饮酒(衔觞),由逸峰的奇绝,松菊的贞秀,自然联想、怀念起那些与逸峰、松菊颇相类似的孤高傲世、守节自厉的古代高人隐士(幽人),他们千百年来一直坚持着(抚)松菊(尔)那种傲然特立的秘诀要道,其高风亮节真是可钦可敬。这里,赞美企慕“幽人”的节操,也寓有诗人内在品格的自喻和自厉。然而这只是诗人内心世界的一方面;另一方面却是“少时壮且厉,抚剑独行游”(《拟古》之八);“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杂诗》之五);“或大济于苍生”(《感士不遇赋》)的宏图壮志。《杂诗》之二已作于五十岁左右,但仍感叹:“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晚年所作《读山海经》中,还义愤填膺地大呼:“明明上天鉴,为恶不可履。”赞扬“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咏荆轲》中又歌颂:“其人虽已没,千载有余情。”这一切都说明诗人终其一生,也未忘情现实;在向往“幽人”隐逸的同时,内心始终潜藏着一股壮志未酬而悲愤不平的激流。这种出处行藏的矛盾心情,反映在此诗中,便逼出结尾二句:诗人检查平素有志而不获施展,在清秋明月之下,也不由得老是厌厌无绪了。

由此可见,写秋景的清凉澄澈,象征着幽人和诗人清廉纯洁的品质;写陵岑逸峰的奇绝,象征着诗人和幽人傲岸不屈的精神;写芳菊、青松的贞秀,象征着幽人和诗人卓异于流俗的节操。从外在联系看,以秋景起兴怀念幽人,又从幽人而反省自身,完全顺理成章;从内在联系看,露凝、景澈、陵岑、逸峰、芳菊、青松等意象,又无不象征着“幽人”的种种品质节操,无不寄寓着诗人审美的主体意识,真是物我融一,妙合无痕。而在幽人的精神品质中,又体现了诗人的精神品质;但“有怀莫展”之叹,又与那种浑身静穆的“幽人”不同。

以松菊为喻写人或以松菊为象状景,前人早已有之。《论语·子罕》:“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但这只是单纯取喻说理。屈原《离骚》有“夕餐秋菊之落英”,虽有象征,但只是抒情中的想像借喻,并非景物写实。曹植《洛神赋》中“荣耀秋菊,华茂春松。”是用菊松喻洛神的容光焕发,所比仅在外貌而非内在品质,且仍非写实景。左思《招隐》有“秋菊兼餱粮,幽兰间重襟。”是化用《离骚》“夕餐秋菊之落英”和“纫秋兰以为佩”二句,性质亦同。其《咏史·郁郁涧底松》中喻寒门才士受抑,亦非写实。至于钟会、孙楚的《菊花赋》虽是写景,却并无深刻的象征意义。真正把景物写实与比兴象征自然巧妙地融为一体的,当自渊明始。苏轼评陶云:“大率才高意远,则所寓得其妙,选语精到之至,遂能如此。如大匠运斤,不见斧凿之痕。”(《冷斋诗话》引)读这首诗,深知苏评确非溢美。

参考资料:
1、《汉魏六朝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年9月版,第495-498页
背诵

相关翻译

写翻译

和郭主簿二首(其二)注释

①蔼蔼:茂盛的样子。中夏:夏季之中。贮:藏、留。这两句是说当前树林茂盛,虽在仲夏,仍很阴凉。②凯风:南风。因时来:应节吹来。③回飙:回风。开我襟:翻开我的衣襟。④息交:罢交往。游:…展开
①蔼蔼:茂盛的样子。中夏:夏季之中。贮:藏、留。这两句是说当前树林茂盛,虽在仲夏,仍很阴凉。②凯风:南风。因时来:应节吹来。③回飙:回风。开我襟:翻开我的衣襟。④息交:罢交往。游:驰心于其间。闲业:对正业而言,正业指儒家的《六经》等,闲业指诸子百家、“周王传”(《穆天子传》)、“山海图”(《山海经》)等。卧起:指夜间和白天。这两句是说停止了和朋友的交往,日夜驰心于读书弹琴的闲业之中。⑤园蔬:园里的蔬菜。滋:滋味,《礼记·檀弓》:“必有草木之滋焉。”郑注:“增以香味。”余滋:余味无穷。《礼记·乐记》:“太羹玄酒,有遗味者矣。”余滋、遗昧同义。这句和下句是说园里的蔬菜余味无穷,往年的粮食今天还储存着。⑥营己:为自己生活谋划。极:止境。过足:超过需要。钦:羡慕。这两句是说自己需要的生活用品有限,过多的东西不是我所羡慕的。⑦秫:黏稻。舂秫:黏稻,为了做酒。⑧未成音:发不出完整的声音。⑨真复乐:天真而且快乐。簪:古人用来插在冠和发上的饰物。华簪:华贵的发簪。这里指富贵。这两句是说这些事情天真而快乐,可以聊且忘掉富贵荣华。⑩“遥遥”两句是说遥望白云,怀念古人高尚行迹的心情,不自觉地深重起来。 折叠

相关赏析

写赏析

和郭主簿二首(其二)鉴赏

《和郭主簿》第二首主要写秋色。写秋色而能独辟溪径,一反前人肃杀凄凉的悲秋传统,却赞赏它的清澈秀雅、灿烂奇绝,乃是此诗具有开创性的一大特征。古诗赋中,写秋景肃杀悲凉,以宋玉《九辩》首…展开

《和郭主簿》第二首主要写秋色与松菊而能独辟蹊径,一反前人肃杀凄凉的悲秋之调,却赞赏秋日的清爽与松菊的秀雅鲜灿。

首两句起兴,不写秋景,却写春雨之多,说今春调合的雨水不断,遍及整个春季三个月。以多雨的春和肃爽的秋作一对比。

往下八句即具体写秋景:露水凝结为一片洁白的霜华,天空中没有一丝阴霾的雾气(游氛),因而益觉天高气爽,清新澄澈。远望起伏的山陵高岗,峻峰挺秀奇绝:近看林中满地盛开菊花灿烂耀眼,幽香四溢;山岩之上苍翠的青松,排列成行,巍然挺立。凛冽的秋气使百卉纷谢凋零,然而菊花却迎霜怒放:肃杀的秋风使万木摇落变衰,唯有苍松却经寒弥茂,青翠长在。松菊坚贞秀美的英姿,卓尔不群的风貌,令人敬仰,不愧为霜下之杰。

最后四句是议论作结,诗人端起酒杯,怀想远古的隐士,再看看自己,平生的归隐志向还没能如愿,所以只能精神厌厌地虚度时日。

诗人对菊举杯饮酒。由逸峰的奇绝,松菊的贞秀,自然怀念起那些与逸峰、松菊颇相类似的古代高人隐士(幽人),有着松菊那般傲然特立的高风亮节。赞美企慕“幽人”的节操,也寓有诗人内在品格的自喻和自励。

折叠

创作背景

此诗作年众说纷纭。孟二冬《陶渊明集译注》根据“弱子戏我侧,学语未成音”二句推测,《和郭主簿二首》诗约作于晋安帝元兴元年(402)前后,时作者三十八岁左右。逯钦立校注《陶渊明集》根据其《命子》《责子》二诗推算,系此二诗于义熙四年(408)陶渊明四十四岁时作。在此之前,陶渊明从二十九岁起,因“亲老家贫”,“耕织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缾无储粟”(《归去来辞序》),曾几度出仕,最后一次是义熙元年(405)四十一岁时出任彭泽令,在官八十余日,因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解绶去职。”(萧统《陶渊明传》)。在这十三年间,东晋内乱迭起,到处腥风血雨,官场腐败,人心险恶,世风伪诈,哀鸿遍野。处在这样动乱、黑暗的时代,庶族出身、家道中衰的陶渊明,虽然有过“猛志逸四海”,“大济于苍生”的宏图壮志,结果也必然是“有志不获骋”(《杂诗》之二)。于是,他便归隐浔阳,开始了躬耕田园的生活。《和郭主簿二首》是他归家二年后所作。

作者介绍

陶渊明 陶渊明 陶渊明(约365~427年),字元亮,晚年更名潜,字渊明。别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东晋末到刘宋初杰出的诗人、辞赋家、散文家。被誉为“隐逸诗人之宗”、“田园诗派之鼻祖”。是江西首位文学巨匠。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最末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他是中…详情

和郭主簿二首(其二)原文,和郭主簿二首(其二)翻译,和郭主簿二首(其二)赏析,和郭主簿二首(其二)阅读答案,出自陶渊明的作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swen.cn/poetry/8083.html

诗词类别

陶渊明的诗词

古文典籍

热门名句

热门成语

热门搜索:最好磁力搜索引擎女明星人bt电影天堂迅雷下载明星人气榜排名最好的搜索引擎磁力天堂
櫻花の島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