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雅·渐渐之石

作者:佚名      朝代:先秦
小雅·渐渐之石原文

渐渐之石,维其高矣。山川悠远,维其劳矣。武人东征,不皇朝矣。


渐渐之石,维其卒矣。山川悠远,曷其没矣?武人东征,不皇出矣。


有豕白蹢,烝涉波矣。月离于毕,俾滂沱矣。武人东征,不皇他矣。


 


 

小雅·渐渐之石拼音解读
jiàn jiàn zhī shí
wéi gāo
shān chuān yōu yuǎn
wéi láo
rén dōng zhēng
huáng cháo
jiàn jiàn zhī shí
wéi
shān chuān yōu yuǎn
méi
rén dōng zhēng
huáng chū
yǒu shǐ bái
zhēng shè
yuè
pāng tuó
rén dōng zhēng
huáng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渐渐之石,维其高矣。山川悠远,维其劳矣。武人东征,不皇朝矣。
山峰险峻层岩峭,高高上耸入云霄。山重重来水迢迢,日夜行军多辛劳。将帅士兵去东征,赶路不论夕或朝。

渐渐之石,维其卒矣。山川悠远,曷其没矣?武人东征,不皇出矣。
山峰险峻层岩险,高峻陡峭难登攀。山川逶迤又遥远,不知何时到终点。将帅士兵去东征,一直向前不顾险。

有豕白蹢,烝涉波矣。月离于毕,俾滂沱矣。武人东征,不皇他矣。
白蹄子的大小猪,成群涉水踏波过。月亮靠近天毕星,大雨滂沱汇成河。将帅士兵去东征,其他事情无暇做。

参考资料:
1、王秀梅译注.诗经(下):雅颂.北京:中华书局,2015:570-572
2、姜亮夫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510-512

渐(chán)渐之石,维其高矣。山川悠远,维其劳矣。武人东征,不皇朝(zhāo)矣。
渐渐:借为“巉巉”,险峭的样子。维其:犹“何其”。劳:劳苦。一说读为“辽”,指辽远。武人:指东征将士。皇:同“遑”,闲暇。朝:早上。

渐渐之石,维其卒(cuì)矣。山川悠远,曷(hé)其没矣?武人东征,不皇出矣。
卒:借为“崒”,高峻而危险貌。曷其没:言何时是个尽头。曷,何。没,尽。出:出险。

有豕白蹢(dí),烝(zhēng)涉波矣。月离于毕,俾(bǐ)滂(pāng)沱(tuó)矣。武人东征,不皇他矣。
蹢:蹄子。烝:众多。一说“进”。离:借作“丽”,依附,此指靠近。毕:星宿名,二十八宿之一,又叫“天毕”。俾:使。滂沱:大雨貌。不皇他:无暇顾及其他。

参考资料:
1、王秀梅译注.诗经(下):雅颂.北京:中华书局,2015:570-572
2、姜亮夫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510-512

这首诗的情调酷似《诗经》中的“国风”,重在叙述行军艰难而紧张,并没有《毛诗序》所说“役久”的意思。全诗三章,以赋叙事抒情,头两章叠唱,意思相仿,诗人在急行军途中,迎面映入眼的是陡崖峭壁,挡住队伍的去路,忍不住惊呼道“维其高矣”、“维其卒矣”。头两句写所见,中间两句写所感,叹惋山川遥远,跋涉攀援,步步维艰,疲矣不堪,十分盼望抵达目的地。然而“山川悠远”,不知道何日才能走到。最后两句点题,交代急行军。“武人东征”一句贯穿全诗,三章都有,点明抒情主体与事件。首章“不皇朝矣”句,说明行军紧急,起早摸黑,天不亮就上路。第二段“不皇出矣”句蕴藏着更多难言的痛苦,行军紧迫,不断深入,无暇顾及以后能否脱险。也就是说至此生命已全置之度外。

第三章诗人笔锋一转,突然伸向天空,描写星空气象,与首章“朝矣”句相应,暗示是夜晚行军。朱熹说前四句“豕涉波,月离毕,将雨之验也”(《诗集传》)。这可能是诗人引用已有的气象民谚。近人闻一多指出:“豕涉波与月离毕并举,似涉波之豕亦属天象,《述异记》曰:‘夜半天汉中有黑气相连,俗谓之黑猪渡河,雨候也。’《御览》引黄子发《相雨书》曰:‘四方北斗中无云,惟河中有云,三枚相连,如浴猪狶,三日大雨。’与《诗》之传说吻合,是其证验。《史记·天官书》曰:‘奎为封豕,为沟渎。’《正义》曰:‘奎……一日天豕,亦曰封豕,主沟渎……荧惑星守之,则有水之忧,连以三年。’《易林·履之豫》诗曰:‘封豕沟渎,水潦空谷,客止舍宿,泥涂至腹。’此与《诗》所言亦极相似,是《诗》所谓豕白蹢者,即星中之天豕,明矣。”(《周易义证类纂》)依闻一多的说法,天豕为二十八宿之一的奎星,奎由十六颗星组成,所以说“烝涉波”。杨慎《古今谚》中“谚语有文理”条也说:“天河中有黑云,谓之黑猪渡河,主雨。”可与此相参证。“月离毕”说的是月亮靠近毕宿,古人同样视为下雨的征兆,《尚书·洪范》说:“月之从星,则以风雨。”此星即指毕星。应劭《风俗通义》说:“雨师者,毕星也。”其下即引用此诗“月离”两句为证。《晋书·天文志》也说“月行入毕多雨”。所以这首诗前四句是引气象民谚,预兆将有滂沱大雨。“俾”字点明尚未发生,姚际恒《诗经通论》引姚炳的说法“将雨、既雨,诸说纷如”,实际上诗中原本是说“将雨”,而不是“既雨”,这个意思已经很明显了。正因为诗人担心遭遇滂沱大雨,行军难上加难,一心一意只想加速行进,无暇顾及其他,所以才说“不皇他矣”。三个段落的末句意思递进,旅途的苦情、忧虑一层深过一层。

参考资料:
1、姜亮夫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510-512
背诵

相关翻译

写翻译

相关赏析

写赏析

小雅·渐渐之石赏析

这首诗的情调酷似《诗经》中的“国风”,重在叙述行军艰难而紧张,并没有《毛诗序》所说“役久”的意思。全诗三章,以赋叙事抒情,头两章叠唱,意思相仿,诗人在急行军途中,迎面映入眼的是陡崖峭壁,挡住队伍的去路,忍不住惊呼道“维其高矣”、“维其卒矣”。头两句写所见,中间两句写所感,叹惋山川遥远,跋涉攀援,步步维艰,疲矣不堪,十分盼望抵达目的地。然而“山川悠远”,不知道何日才能走到。最后两句点题,交代急行军。“武人东征”一句贯穿全诗,三章都有,点明抒情主体与事件。首章“不皇朝矣”句,说明行军紧急,起早摸黑,天不亮就上路。第二段“不皇出矣”句蕴藏着更多难言的痛苦,行军紧迫,不断深入,无暇顾及以后能否脱险。也就是说至此生命已全置之度外。

第三章诗人笔锋一转,突然伸向天空,描写星空气象,与首章“朝矣”句相应,暗示是夜晚行军。朱熹说前四句“豕涉波,月离毕,将雨之验也”(《诗集传》)。这可能是诗人引用已有的气象民谚。近人闻一多指出:“豕涉波与月离毕并举,似涉波之豕亦属天象,《述异记》曰:‘夜半天汉中有黑气相连,俗谓之黑猪渡河,雨候也。’《御览》引黄子发《相雨书》曰:‘四方北斗中无云,惟河中有云,三枚相连,如浴猪狶,三日大雨。’与《诗》之传说吻合,是其证验。《史记·天官书》曰:‘奎为封豕,为沟渎。’《正义》曰:‘奎……一日天豕,亦曰封豕,主沟渎……荧惑星守之,则有水之忧,连以三年。’《易林·履之豫》诗曰:‘封豕沟渎,水潦空谷,客止舍宿,泥涂至腹。’此与《诗》所言亦极相似,是《诗》所谓豕白蹢者,即星中之天豕,明矣。”(《周易义证类纂》)依闻一多的说法,天豕为二十八宿之一的奎星,奎由十六颗星组成,所以说“烝涉波”。杨慎《古今谚》中“谚语有文理”条也说:“天河中有黑云,谓之黑猪渡河,主雨。”可与此相参证。“月离毕”说的是月亮靠近毕宿,古人同样视为下雨的征兆,《尚书·洪范》说:“月之从星,则以风雨。”此星即指毕星。应劭《风俗通义》说:“雨师者,毕星也。”其下即引用此诗“月离”两句为证。《晋书·天文志》也说“月行入毕多雨”。所以这首诗前四句是引气象民谚,预兆将有滂沱大雨。“俾”字点明尚未发生,姚际恒《诗经通论》引姚炳的说法“将雨、既雨,诸说纷如”,实际上诗中原本是说“将雨”,而不是“既雨”,这个意思已经很明显了。正因为诗人担心遭遇滂沱大雨,行军难上加难,一心一意只想加速行进,无暇顾及其他,所以才说“不皇他矣”。三个段落的末句意思递进,旅途的苦情、忧虑一层深过一层。

展开

这首诗的情调酷似《诗经》中的“国风”,重在叙述行军艰难而紧张。全诗直接从远道出征、征途险阻漫长切入,以沿途所见所闻为诉说线索,并由此生出深沉的怨怒和世道感慨,揭示出厌倦征战、期待和平安宁生活的主题。

首章开头,开门见山,展现出一幅行军图景。劈而而立的石峰,陡峭峥嵘,高不可攀。石峰的高峻厚重,把爬行其间的人流比照得何其渺小,微不足道。后世的山水画卷常用此布局方式。巍峨连绵的群山溪壑,占据了画面的主要空间,只在山峰的溪流之中,点缀一二轻舟人影,显示骚人高士寻幽览胜、高栖林壑的闲情逸志。令观赏者油然生神游八荒,情亲自然的向往之思。但此诗所勾勒的画面,不能勾起人的轻松闲情,而只会产生压抑感。诗的第三句“山川悠远”,直接逗出将士们对征战辛苦的浩叹:战争之路没完没了。诗的五六句,即从时间的连续不断叹息东征将士的苦难无边。

第二章采用与前章相同的句式音节,只更换了关键的“卒”“没”“出”等字。如果首章尚有概括性地怨叹征途劳苦、历时久长,而为全诗定下一定哀怨基调的意义,那么,此章就更把着眼点实在地放在征途的空间范围内,由眼前山峰的险恶,脚下路途的崎岖无端,联想到此行险境的无法逾越,有力地表现了将士的不平、愤怨、哀叹和绝望。

昼往夜来,阴晴更移。疲乏的东征将士遇到了滂沱大雨,溪流暴涨,村舍零落,成群的家畜随波逐流,一片凄凉。第三章开首所描绘的这幅景象,虽然不定是某时某境的具体所见,必是以真实经历为基础的。道路泥泞的困难,举目凄凉荒芜,自然令远征将士生同情恻隐之心,发思家念亲之情,加剧其对战争的怨恨。种种情绪,纷至沓来,故诗以“武人东征、不遑他矣”作结,大有剪不断、理还乱之概。

此诗从亲历东征的士卒口中道出,所经所见,历历成画。各章先叙后议,情出自然,使诗具有诗情画意,又能透过一次东征事件,紬绎出穷兵黩武的危害性,使将士们对东征的怨叹,具有憎恶战乱、期望安居乐业的普遍意义。

折叠

创作背景

该诗记述的是军士东征途中的劳苦之情。《毛诗序》认为“《渐渐之石》,下国刺幽王也。戎狄叛之,荆舒不至,乃命将率东征,役久病于外,故作是诗也”。朱熹说:“将帅出征,经历险远,不堪劳苦而作此诗也。”这一说法颇有代表性。

作者介绍

佚名 佚名详情

小雅·渐渐之石原文,小雅·渐渐之石翻译,小雅·渐渐之石赏析,小雅·渐渐之石阅读答案,出自佚名的作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swen.cn/poetry/9255.html

诗词类别

佚名的诗词

古文典籍

热门名句

热门成语

热门搜索:明星个人资料大全下载极速版迅雷下载下载下载迅雷iphone版飞机上草热巴所有明星的照片迅雷天堂
櫻花の島
网站地图